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银行是一项在资本市场中沟通企业与企业、投资者与融资者的高智力密集型的金融服务产业。在经济活动中,投资银行既是高级形态的中介机构,又是重要的参与者,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其作用更加重要,无可替代。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银行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既有交叉又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其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共性趋势都足可借鉴。 从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未来投资银行的发展应该是构建包括证券承销、财务顾问、兼并收购、资产管理、项目融资、公司理财等业务在内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务框架。然而,目前我国投资银行还存在较大的业务缺陷,呈现“浅度投资银行”特征,收购兼并等投资银行核心业务不足,国内投资银行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评估缺乏相关经验,企业关心的并购双方战略相关性与整合力以及并购后能否产生高于收购成本的新增加利润和偿还借款的现金收入,这些投资银行都无法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在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上,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网络、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各方面优势,在投资银行一体化与专业化的分工格局中,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 再者,中国加入WTO后,投资银行方面的竞争不仅来自国内投资银行之间,更重要的是来自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方面的竞争。我们应按照WTO的原则要求构建并优化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主动面对开放后证券市场的竞争,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这是中国投资银行面对开放的基本策略选择。 正是基于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本论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到具体,对国际通行的投资银行和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银行分别进行分析,并对中国投资银行进行了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战略。总结起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方面对投资银行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战略中应该建立主办投资银行制度。 具体来看,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投资银行概述。本章首先分析了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库恩(K。hn)界定的投资银行,在此基础上引出投资银行的本质,并给出自己的投资银行概念。最后在考察投资银行业务之后,又对投资银行的分类、特点进行了说明,并由此对投资银行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银行。首先概述了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此对国际上通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论述,并在其中指出了国际资本市场中投资银行的发展对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启示。 第三章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与投资银行。本章具体指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由此而分析身处资本市场中的中国投资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投资银行的模式选择与发展途径。 第四章是论文的关键部分,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投资银行进行了业务定位,并针对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这一现实,提出了刀 世纪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即中国投资银行国际化、中外投资银行合作和建立主办投资银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