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常视力要求角膜具有保持透明的能力。在临床上,角膜上皮损伤是极其常见的,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碱烧伤等所造成的角膜损伤很难愈合,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损伤后几小时内白细胞就从角膜缘血管和泪液进入角膜基质,到达损伤区。随着损伤的修复,白细胞也发生降解并消失。白细胞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清除死亡角膜细胞释放的细胞成分以及入侵的病原体。同时,它们在创伤修复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白细胞从血管系统迁移到病变部位是炎症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炎症反应能使机体抵御入侵微生物来保护自身,但如果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发生紊乱,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就会触发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自身造成伤害。 白细胞迁移到损伤或感染部位要求白细胞必须能从血管内部识别这些部位,并与血管内皮形成接触,然后穿越血管壁。识别以及接触是由几个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的,它们按照一定顺序,并与调节因子如趋化因子协同发挥作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黏附分子属于三个基因家族:选择素、整合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 选择素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间接触的初始阶段。这一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锚定于血管壁的过程,由于处在快速的血流中,最终形成一种白细胞在内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