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和个人依赖网络来进行通信和交换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日益趋向于使用数字化方法来处理和保存信息。由于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就成了目前IT工业界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存储技术,尤其是SCSI技术,存在着距离,扩展和性能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存储技术正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SAN就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存储技术。SAN实现了存储接口和网络接口的合并,使企业能够把业务模式和存储模式联系起来,产生大量有价值的存储应用。
目前SAN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相对来说,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缺乏可以广泛接受的工业标准,尤其是上层的管理标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SAN的解决方案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应用范围中。不同的SAN系统之间存在着互操作性问题。标准的缺乏也妨碍了基于SAN的存储应用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传统存储模式的缺陷和SAN的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管理的SAN的概念。除了具备普通SAN的硬件特性外,它更侧重于突出SAN的可管理性。一个完整意义上的SAN应当由基础硬件和管理软件组成,能够真正适应异构的存储环境和实现自动化的管理。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了NAS和SAN的物理特性和实现技术,对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进行了比较。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SAN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接口、网络虚拟存储、备份和安全这四个方面。
2.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的管理模型,它将SAN的管理划分成四个层次,从低到高分为网络管理,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和应用管理。这个模型能够包容SAN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底层设备的管理到存储资源,数据库和上层应用服务的管理。
3.基于上述的层次化管理模型,作者设计了一个存储管理原型系统。它完全基于现有的成熟技术,如Java和SNMP。它通过一个统一的软件框架来实现对所有管理功能的包容。
4.介绍了一个基于策略的事件处理系统,它也是存储管理原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实现了基于管理信息库的策略扩展机制,允许用户通过图形化的界面来定制和扩展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