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是伴有脑特殊病理及生化改变的一种获得性、持续性及全面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伴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严重患者可出现行动困难、二便失禁、癫痫发作,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AD已成为导致成年人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及中风。因此,老年性痴呆成了世界各国予以攻克的瞩目问题。近年的研究在AD的治疗方面略有成效,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应用暂时缓解了AD的快速发展,但晚期疗效较差,因此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关键,迄今AD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的神经精神心理检查,目前的心理检测标准不一且受主观影响,许多早期AD病例难与“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减退”等鉴别,现尚无AD诊断的生化指标,由于AD的病理特征以老年斑(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T)为主,SP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纤维(NET)的主要成分为异常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p-tau蛋白),因此许多生化指标的研究均围绕着Aβ与tau蛋白,本文研究了血浆中的Aβ1-42、Aβ1-40及p-tau蛋白,探讨其在AD病程中的变化,分析其对AD临床诊断的意义。 目的:研究血浆中Aβ1-42、Aβ1-40及p-tau蛋白对AD临床诊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