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植于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为追求民主的人们规划了一幅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公民可自由且理性的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看法、意见而不受政府干涉的公共空间蓝图。虽然公共领域依旧是理论化的存在,但它形成所需要依附的媒介,从最初的报纸到现在的互联网,为其形成提供着不同的媒介环境和条件。尤其当下移动互联网为公民参与公共表达提供并不断优化这样的条件,塑造一个又一个公民可发声的公共空间,网络被认定具有内在的民主化潜力,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公共空间有着最适合公共领域诞生的土壤,被业界给予很高的期望,放置我国,国内外的学者认为这些自媒体平台或许能够促进中国民主公共领域的出现。从而掀起对自媒体平台构建公共领域的研究热潮。然而目前研究最为争议的恰恰就是网络公共领域存在与否的问题。更多研究表明,尤其是微博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其自身技术性、网民参与性等各方原因,构建的公共空间离理想公共领域差距巨大。原因在于这些自媒体平台所构建的公共话语空间公共理性的缺失。所以,本文避开目前公共领域有无的争议,而将本研究视角放置于关乎"网络公共领域"诞生的关键前提之一,即公共话语空间的理性问题。而理性公共话语建立在公共说理基础之上,所以试图以新生的理性自媒体平台-知乎为研究对象,立足相关理论,结合其产品机制和用户调查综合分析,验证知乎公共说理氛围的培育情况,尝试判断知乎这一自媒体公共空间理性程度。序言阐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重要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作了简要的阐述。第一章立足公共说理理论,结合公共说理构建框架,对现存自媒体空间普遍理性匮缺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总结了知乎对于培育公共说理氛围,构建理性公共话语空间所做的尝试;第三章综合知乎用户公共说理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来验证知乎公共说理机制的效果;第四章为完善知乎公共说理氛围,构建更为理性的公共空间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认为,在自媒体公共空间普遍缺乏理性,缺乏说理氛围的大环境下,以知识青年主体引领说理、以多样化准则规范公共说理、与用户共同把关说理对象、以多元化充实说理形式的知乎,这一理性自媒体公共空间,就其产品机制而言符合公共说理构建要素;并且通过对知乎用户公共说理情况的调查分析可得,知乎高质量的说理主体让用户理性思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高质量的多元说理对象让用户获得理性且有价值的信息、高标准的多方说理规范对知乎用户发言起到了理性约束引导作用、多元化的说理形式使得知乎用户获得了理性说理的参与感,综合通过用户调查,证明了知乎公共说理氛围的培育有一定的成效,显现出理性的"百家争鸣"的说理氛围雏形。但与此同时还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完善相关机制,从而更好的营造良好的公共说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