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贷款定价是银行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贷款费用、贷款风险和盈利目标确定贷款利率的过程,合理的贷款定价有助于我国银行适应金融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环境。2013年7月,我国全面放开贷款利率,银行进入自主贷款定价的阶段。本文试图借鉴西方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结合我国现状对银行贷款定价问题进行探讨。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定价主要以价格领导模式为主,贷款价格由基准利率和浮动利差构成。由于基准利率通常由权威机构制定,贷款定价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浮动利差。本文采用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针对其2007年至2012年6年内的外币贷款浮动利差定价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分析信贷配给理论、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和巴塞尔资本协议并结合相关文献,本文提出四个假设,并根据贷款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能显著影响银行外币贷款浮动利差的确定,企业经营财务状况越好,贷款浮动利差水平越低;(2)贷款期限能够影响外币贷款浮动利差,贷款期限越长,外币贷款浮动利差越高;(3)抵押、质押品的设定对外币贷款浮动利差产生显著影响,已抵押、质押资产比重越高,贷款浮动利差越低;(4)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外币贷款浮动利差确定上存在显著差异,外资银行更加重视企业各项财务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论文最后部分是实证结果总结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