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形成的,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国有企业的原因,还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也受到宏观经济波动、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横向信用关系基本被纵向信用关系所代替,无论银行、国有企业还是居民均相信政府会对其损失负责。在此情况下,社会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国有商业银行,银行资金又在政府干预之下流入低效的国有企业,最终在国有商业银行内形成不良资产,这便是不良资产的形成机制。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债权人的债务硬约束,从技术上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处于破产状态,其之所以还能保持稳定,关键在于在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之下,社会资金仍在不断流入国有商业银行,暂时掩盖了不良资产问题,在即将面临国外金融机构全面竞争下,一旦社会资金流向发生重大变化,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便会出现,进而可能引发大的银行危机,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挫折。因此,对待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不但要处置其存量,而且要打破其生成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真正实现其商业化运行,根除国民经济发展隐患。 处置存量不良资产,政府的行政手段在短期内固然十分必要、且有效,但长期看,存在许多弊端,只能充当市场化处置手段的辅助和补充,根本的解决途径应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处置,建立有效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才是解决存量不良资产的长久之策,该市场同时也可有效处置再生的流量不良资产。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一样,由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规则构成,但又有其特殊性,核心问题是不良资产是一种非标准化的高风险商品,买卖双方对于不良资产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缺陷带来的风险,因此,交易主体的有效竞争和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对于构建完善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处于寡头竞争状态,交易主体除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外仅有几家国外大投行,因此,要使交易主体有效竞争,首先要使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型,其次应积极培养其他市场交易主体。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