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一词在中国的文化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们日常可见的词汇里有“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等等,“和谐”就是作为社会成员、家庭成员、学校成员等个体所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和谐”的对立面出现的词汇——“冲突”,它却很少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甚至尽量回避它。回避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在初中生群体中,“学生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却又无法避免的现象,如果一味要求做到“生生和谐”而打压“学生冲突”,不仅不能消除冲突,反而会引发激烈程度更高的冲突。但如果利用好学生冲突,倒可使学生冲突成为一种教育资源,产生积极的效应。基于目前对于“学生冲突”的回避与打压的现状,笔者对初中“学生冲突”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通过学生、教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使初中生的冲突“转危为安”,产生建设性的效果。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冲突理论,同时也具有促进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以多学科视角对初中学生冲突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合理论考察与现状分析挖掘出初中学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并对照原因提出转化学生冲突的策略。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第二部分为初中学生冲突的理论分析。首先通过多学科的视角来探讨初中学生冲突的发生机制,为初中学生冲突的现状分析进行铺垫,接着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加以补充及完善,分别介绍了初中学生冲突的分类及功能。第三部分为初中学生冲突的现状及分析。通过二十来天的校园观察,对B中学的学生冲突现象进行梳理,筛选出六个典型的案例,逐步了解到初中学生冲突的主要表现及特点,并结合第二部分的理论从学生、教师、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为转化初中学生冲突的策略。笔者认为对学生冲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冲突的负面功能,而应全面准确把握学生冲突的影响,通过有效的途径可转化学生冲突。为此笔者对照引发学生冲突的因素对应提出了转化学生冲突的几种策略,以期能尽可能发挥其“正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