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重要理论之一,脚本理论由Schank和Abelson在1977年系统性提出。脚本是一种基于日常经验的知识框架和固定模式。它将一些行为标准化并将标准储存于大脑中。目前,脚本理论主要用于阐述言语分析能力及大脑高级思维能力。相比于国外,国内对于脚本理论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对于国外理论的阐述及应用。例如,在国内研究领域,脚本理论被用来研究阅读理解、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等。借助于脚本分析,以《瓦尔登湖》文本分析为例本文旨在通过构建文本在不同时期的脚本结构探究同一文章在不同时期在文学批评界产生不同认可度的原因。继而,本文将应用脚本理论解释当代流行文学现象,同时利用脚本理论指导写作。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文章研究的研究目的及基本意义等。第二章较为详细地介绍文章的理论背景,即脚本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第三章通过对《瓦尔登湖》进行脚本构建及脚本分析,及其与相似文章《自然》的对比分析,构建《瓦尔登湖》的脚本框架。第四章基于前一章的脚本分析及脚本框架的构建阐述不同时期文学批评界对同一文章不同认知程度的原因,同时应用脚本理论解释当代流行文学现象并且利用脚本理论指导写作。第五章为文章的结论部分。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决定于其思维中不同的激活脚本框架。换言之,同一读者群对于文学作品的不同认知依赖于其思维中不同的激活脚本框架。在某一特定时期,同其他脚本相比,只有与主流思潮相匹配的脚本框架才会获得更高的能量继而被激活。而此时期出版的文章,只有当其蕴含的脚本框架与读者思维中被激活的脚本框架相一致才能被认知。当然这种讨论仍然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脚本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构建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次,在不同时期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读者群作为实验主体也使本研究有了一定的误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