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理论下文学批评界对文学作品认可程度的差异性研究——以《瓦尔登湖》文本分析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重要理论之一,脚本理论由Schank和Abelson在1977年系统性提出。脚本是一种基于日常经验的知识框架和固定模式。它将一些行为标准化并将标准储存于大脑中。目前,脚本理论主要用于阐述言语分析能力及大脑高级思维能力。相比于国外,国内对于脚本理论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对于国外理论的阐述及应用。例如,在国内研究领域,脚本理论被用来研究阅读理解、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等。借助于脚本分析,以《瓦尔登湖》文本分析为例本文旨在通过构建文本在不同时期的脚本结构探究同一文章在不同时期在文学批评界产生不同认可度的原因。继而,本文将应用脚本理论解释当代流行文学现象,同时利用脚本理论指导写作。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文章研究的研究目的及基本意义等。第二章较为详细地介绍文章的理论背景,即脚本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第三章通过对《瓦尔登湖》进行脚本构建及脚本分析,及其与相似文章《自然》的对比分析,构建《瓦尔登湖》的脚本框架。第四章基于前一章的脚本分析及脚本框架的构建阐述不同时期文学批评界对同一文章不同认知程度的原因,同时应用脚本理论解释当代流行文学现象并且利用脚本理论指导写作。第五章为文章的结论部分。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决定于其思维中不同的激活脚本框架。换言之,同一读者群对于文学作品的不同认知依赖于其思维中不同的激活脚本框架。在某一特定时期,同其他脚本相比,只有与主流思潮相匹配的脚本框架才会获得更高的能量继而被激活。而此时期出版的文章,只有当其蕴含的脚本框架与读者思维中被激活的脚本框架相一致才能被认知。当然这种讨论仍然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脚本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构建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次,在不同时期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读者群作为实验主体也使本研究有了一定的误差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焦虑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在国内外关于外语阅读焦虑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启发下,作者试图探讨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
本研究的选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的一个正式的公文文本。它回顾上一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并为下一年的工作重点提出建议。《中国政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对语言意识较为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语言意识已成为其研究主体。因此,它也成为对语言、意识、文化等问题进行整合研究的学科。在对语言
托马斯·品钦是当代美国文坛上最著名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颇具有影响力。在后现代社会中,真实是不确定的,品钦给我们提供了阐释真实的新观点。《拍卖第四十九批》这部小说
身为海明威和福克纳公认的接班人,美国当代文坛的佼佼者,科马克·麦卡锡以其文学上的造诣获得了无数殊荣。《路》作为麦卡锡最新的作品,已让他获得了迄今为止职业生涯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