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国际流动理论与我国人才外流问题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人才国际流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对各国以及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通过借鉴前人理论,并结合具体数据阐述了人才国际流动的现状和流动方式,分析了导致人才国际流动的诸多因素,探究了人才国际流动对流入国、流出国乃至全球经济、科技、教育和福利的影响,并定性研究了人才国际流动与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的相关性,最后对中国人才外流的现状、原因和影响做了具体剖析,并通过国际比较为中国政府解决人才外流问题提供对策依据.该文研究发现:当今人才国际流动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一是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到发达国家和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之间或者发达国家与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出现人才循环.人才国际流动是流入国的拉动力和流出国的推动力两大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与差别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动因.总体而言人才国际流动对流入国是利大于弊,对流出国则是弊大于利.从全球角度来看,人才国际流动加强了各国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了世界科技发展,增进全球福利.但是全球福利的增加是以发达国家获得大部分的利益增长为前提的,利益分配存在严重不均.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将面临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经验研究表明,人才国际流动不仅没有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和数量有所减少,反而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遭遇了严重的人才外流.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已经对中国的经济科教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该文通过对中国人才外流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认为解决人才外流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和增加R&D投入,并结合该国国情尽量改善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逐步提高国内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人才回流率,将人才外流变为人才循环.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在更大程度上参与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面临了人民币贬值的巨大压力,但
环境壁垒是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对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化解环境壁垒,实现贸易、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对环境壁垒的经济学理论和贸易理论
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在城镇职工中实行,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如何呢?通过分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方式灵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吸收大量劳动力、活跃市场气氛、促进自由竞争,这决定了中小
信贷结构是指信贷资金的投放与运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在我国,由于银行逐利性质的强化、泛金融类产品竞争的加剧、监管部门施加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