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系统回顾和分析了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以及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30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体重指数、合并症、常规血脂检查指标(TC、TG、LDL-C、HDL-C、ApoA1、ApoB、Lp(a))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中医微观辨证客观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选择301例高脂血症住院及门诊病人,采用主次症诊断法,将其分成五个证型:即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体重指数、烟酒嗜好、既往病史、中医四诊、血脂全套的各项指标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A1)、载脂蛋白(Apo-B)、脂蛋白(a)等7项指标以及利用这些指标构成的3种血脂比值,最后将5种中医证型同各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3.数据统计:描述统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多个证型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SNK法)。所有统计均使用SPSS13.0进行,制表软件采用Excel 2003。结果:①痰浊阻遏型的患者体重指数较高,与其他各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合并症方面,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气滞血瘀型的几率较大;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则脾肾阳虚型的几率较大。③就不良生活嗜好而言,各证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P>0.05)。④在TG方面,痰浊阻遏型升高最显著,脾肾阳虚型较低;此两型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其余指标,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⑤在3种血脂比值的比较中,TC/TG的比值,阴虚阳亢型与其它四型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HDL的比值,气滞血瘀型和阴虚阳亢型与痰浊阻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po-A1/Apo-B的比值,阴虚阳亢型与气滞血瘀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体重指数、部分合并症、血脂检查中TG异常者与某些中医证型存在着相关性。②3种血脂比值(TC/TG、LDL-C/HDL-C、Apo-A1/Apo-B)与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希望未来在高脂血症的诊治中能成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实验室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