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在十九世纪中叶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鲸》,在当代西方被列为十大经典名著之一,在历史却曾经饱受责难和非议。小说讲述了以狂热的埃哈伯船长为首的一群捕鲸者驾驶着“披谷德”号捕鲸船,在茫茫大海上追杀埃哈伯船长的仇敌——一头强悍的白色抹香鲸“莫比·迪克”的故事。“莫比·迪克”因其与众不同的白色,而又被称为“白鲸”。小说中充满了暗示和象征,细致地实录了抹香鲸捕杀行业的方方面面,在平淡的日常描绘中贯穿了惊心动魄的情节。最后捕鲸船沉没,全员几乎死光,白鲸潜入大海生死不明。只有小说的叙述者“我”以实玛利一人,凭借同伴的棺材改制成的救生浮筒,侥幸生还。 这部规模宏大的作品在面世后饱受批评,作家梅尔维尔也在生活的压力下渐渐放弃了作家的职业。作家和作品都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沉寂了多年。直到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在重新注意到梅尔维尔,逐步加以研究。研究者在《白鲸》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有的人认为《白鲸》是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有的人认为《白鲸》纯粹是赏心悦目的艺术精品,更多的人根据《白鲸》小说中丰富的暗示和复杂的象征,而为《白鲸》找出了种种各不相同的象征意义。众多主题都是各自从小说的某一个局部侧面出发的,因此显得众说纷纭,有些甚至还互相抵牾。 过去对文学作品的蕴涵意义进行的研究,方法上是有局限的。归纳前人的研究方法,大略可以分为单义模式和复义模式,或者原意模式、解释模式、意义本体模式等。这些研究方法,各执一隅,都不足以把握文学作品的意蕴整体。意蕴是文本内在的深层结构。文本的意蕴层面有着内在的复杂性和内在的层次结构。因此,本论文采用新的意蕴层次批评的方法,以期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白鲸》的意蕴系统。在本论文的《白鲸》文本分析中,从作品意蕴的三个大层次:审美情韵层、历史内容层。哲理意蕴层入手,逐步细化为十二个小层次:故事情节层面,景色与氛围层面,艺术生命美层面,技术历史层面,捕鲸业的文化史,美国精神的象征,西方世界的财富和占有,美国心灵的内在矛盾,命运之谜题,灵魂的抉择,生态启示,西方文明的救赎之路。尽管如此,本论文对《白鲸》的批评实践,描摹出的仍是一个有限的意蕴层次系统。 在意蕴层次批评的观点开来,意蕴系统是开放的和不可穷尽的,将存文学接受的历史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白鲸》作品所蕴涵的意蕴系统因而永远是未完成的,有待于读者受众在时间的长流中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