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潮气量水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BiPAP)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五只绵羊镇静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实验过程中持续镇静,使实验动物无自主呼吸。在BIPAP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VT分别维持于6ml/kg,10ml/kg,15ml/kg,20ml/kg水平,其他呼吸机支持条件不变,呼吸机模式改为SIMV后,分别调节VT于6ml/kg,10ml/kg,15ml/kg,20ml/kg。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分钟后测量CVP及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过程中以上支持条件随机选择进行。②临床研究:选取24例因各种原因需行有创机械通气和PiCCO监测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2L/min·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2L/min·m2)。在BIPAP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VT分别维持于6ml/kg,10ml/kg,15ml/kg水平,其他呼吸机支持条件不变,呼吸机模式改为SIMV后,分别调节VT于6ml/kg,10ml/kg,15ml/kg水平,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分钟后测量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过程中以上支持条件随机选择进行,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心率,血压明显下降或者恶性心律失常,则立即结束实验。为排除PEEP的影响,各实验组PEEP均设定在5cmH2O水平。结果:①动物实验中,在两种呼吸模式条件下,CI,ITBVI随着潮气量水平的升高而减小,Pmean,SVRI随着潮气量水平升高而升高,而HR,MAP在各组潮气量水平间无显著性变化。在潮气量水平≤15ml/kg时,CI在BIPAP模式下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在所有患者,CI,ITBVI随潮气量升高而下降,Pmean,PEEPi在3组潮气量水平间均有明显变化,MAP在心功能正常组无明显变化,而在心功能低下组,在15ml/kg组明显下降,HR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③在心功能正常组,两种呼吸模式下的CI,ITBVI,Pmean及PEEPi均无明显差异,而SVRI在BIPAP组高于SIMV组。在心功能低下组患者,在10ml/kg潮气量水平组,CI在BIPAP条件下较高,而在6ml/kg,15ml/kg潮气量水平组,CI在BIPAP条件下似乎高于SIMV模式下(P>0.05)。ITBVI亦是在BIPAP条件下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mean在6ml/kg,10ml/kg,15ml/kg潮气量组均在SIMV条件下较高,而SVRI,HR及PEEPi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动物实验:在正常心功能条件下,CI亦随着潮气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主要由于平均气道压升高导致ITP升高,影响静脉回流,使心脏前负荷降低引起,亦与肺膨胀直接压迫心脏,影响心室舒张与充盈有关。在潮气量水平≤15ml/kg时,BIPAP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②在所有患者,随着潮气量水平的升高,Pmean,PEEPi逐步升高,使ITP升高,影响静脉回流,减少ITBVI,同时由于肺膨胀限制心室舒张和充盈,均使CI降低。MAP的降低明显晚于心功能的下降。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设置潮气量于6ml/kg左右。③在心功能正常患者,由于心脏的代偿功能,两种呼吸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心功能低下患者,由于在BIPAP模式下,相同潮气量水平时平均气道压相对较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