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糯米坡”:网络空间中的山歌文化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chunxing89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山歌传唱的现实场域——“糯米坡”随之面临困境。不仅表现在参与主体的老龄化,参与人流的减少,甚至有的传唱场域已经停止使用。但当“糯米坡”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和山歌爱好者的推动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QQ、微信等自媒体将山歌的传唱场域由现实场地向虚拟的网络空间延伸,形成虚拟“糯米坡”,山歌爱好者可通过网络在虚拟“糯米坡”中实现身体不在场的对唱。
  本文尝试通过以现实“糯米坡”为基础来探讨山歌文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是如何展现自我的强大生命力的。主要以文化变迁理论中的文化生态学学说为基础,以民族学的视角切入,以田野调查法、虚拟民族志和比较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探讨“糯米坡”的地域生态、发展现状、存在的意义和面临的困境。其次,分析虚拟“糯米坡”兴起的原因。再次,对虚拟“糯米坡”中的主体行为以及山歌文化在其中呈现的特性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山歌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自我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动力。通过对山歌文化自觉适应社会变化的探讨,一方面展示出山歌文化在面对多方面压力的情况下,逐渐萎缩到与网络空间的碰撞之后展示的强大反弹力量,同时也可以通过山歌文化的发展来透视其他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时代可借助科技力量发展自我的状况。
其他文献
本文以湘黔交界地带的锦屏县为研究范围,以区域社会变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区域历史建构历程,村落中人群的迁徙与互动以及教育、婚俗、社会秩序等变迁的梳理,试图揭示锦屏地区多元的地域特征。
  本文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对锦屏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行政区划、人群结构做了一个基本的介绍,接着梳理了区域的历史背景及其早期开发过程。在这两项都有了一定的交代后,对区域内的人群做了一个分类,一个就是明代调北征南而来的军事屯堡移民,一个则是清代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而进入的各种民间移民。
【教学设想】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的一篇有关追忆和思索故乡的当代著名散文。如果说许多乡思作品是在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话,那么《今生今世的证据》则越过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文本所具有的这一独特的文学意味和文人情怀,理应成为本课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一个基本的逻辑起点。  刘亮程所感悟到的生命意义上
期刊
日前,2015年青少年校园足球研讨会在武汉市举行,近百名国内外校园足球专家会聚一堂,交流各国校园足球发展体制,探讨中国校园足球发展之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参加会议,并作了《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使命、任务和愿景》的主题报告。他说,发展校园足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
期刊
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普通高中学科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可持续性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春晖中学英语组根据浙江省课改方案精神,立足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围绕学校培养“健康·健全”之人、引导“求真、崇善、尚美”之心,追寻“学得活泼,活得自由”的培养目标,以学科课程建
期刊
乌蒙高地是彝族人民长期生存和繁衍的基地,他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结合特殊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彝族乡村聚落,而聚落也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作出适应和调整。
  乡村聚落可以理解为由环境、文化主体和文化事象三部分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聚落。选址建寨是聚落形成的第一步,也相当于聚落的基点,处于原始社会早期的彝族先民,他们基本以自然为居,为生存不断找寻方法;之后他们学会借助于自然资源进行自我创造和发明,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生产、生活和繁衍的需要;当他们从树栖到洞穴,再转到地面时,
随着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加之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迎来了许多崭新命题:如何改变以往的小范围教研方式,充分发挥区域名师的群体智慧优势?如何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将学科教研员有效教研的成效最大化?如何搭建平台,为区域内学科教师构建一个实时共享的沟通交流平台?如何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建成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兴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曾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近几年渐趋冷却,出现了如下四种情况:一是无头苍蝇,盲目而做;二是蜻蜓点水,泛泛而做;三是脚踩瓜皮,随意而行;四是锲而舍之,偶尔为之。这导致综合性学习无方向、无效率、无体系。  综合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活动方式和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更多知识;其宗旨与建构主义理
期刊
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日前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从解决当前校服突出质量安全问题、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在制定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打破机织服装、针织服装产业界限,全面规范了校服的基本安全和质量,构筑了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的安全防线。为使国标尽快发挥作用,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四部委将联合出
期刊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运用研究性思维看待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人。与受过规范训练的研究生或专业的教育研究者不同,中小学教师久居一线,他们在教学现场中经常能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也会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但对于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课题”,尚存在着方向不定、路径不明的困惑。我们要把握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并立足中小学教学课堂,将之转化为科研课题,应从“想做什么”“别人怎么做
期刊
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世代在此地繁衍生息,对自身所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做了系统的观察和知识积累。布依族的整个农耕文化史都建立在本土生态知识上,“天、地、人”一体的观念,使得农耕文化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并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布依族居住在贵州的山区,受到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限制,这让布依族的农耕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这种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经验和实践所得,不断的去完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凡是流传至今的农耕文化,其中都包含了本土生态知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工业革命”“现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