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自尊威胁对内群体偏爱的影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群体偏爱(in-group bias/favoritism)是指个体对内群体成员的偏爱,具体可以表现在行为(歧视)、态度(偏见)和认知(刻板印象)三个方面。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内群体偏爱有助于个体获得、保持或提高积极的社会形象,亦即,个体在维护内群体积极形象的同时也获得了高水平的自尊。由社会认同理论衍生出的自尊假说(Self-esteem Hypothesis)指出低水平的特质自尊及自尊威胁都能够促进内群体偏爱的产生,但这一假说很少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有研究者指出,对自尊界定和操作的不同是导致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基于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分析,本研究将自尊具体化为个体的特定社会状态自尊(specific-social-state self-esteem),并通过呈现不同反馈内容的方式对其进行操作。本研究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自尊威胁与内群体偏爱的关系。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通过外显(属性评价、资源分配)和内隐(内隐联想测验)的方式测量内群体偏爱,采用2(反馈类型:消极、控制)×2(目标群体:内群体、外群体)的混合设计(其中目标群体为被试内变量),探讨了自尊威胁对内群体偏爱的影响。结果显示,积极反馈组和中性控制组被试对内群体的评价更积极并分配给内群体更多的资源,消极反馈组被试则没有表现出上述倾向。研究三以面孔识别任务的成绩为因变量,采用3(反馈类型:来自外群体的消极反馈、来自权威第三方的消极反馈、控制组)×2(目标群体:内群体、外群体)的混合设计(其中目标群体为被试内变量),比较了不同来源的自尊威胁对内群体偏爱的影响。结果显示,来自外群体的消极评价会降低个体对内群体的社会认同感;来源于权威第三方的消极评价则会同时降低个体对内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需要;只有那些对内群体持有高水平的社会认同感和高归属需要的个体才会表现出内群体偏爱。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阐释了自尊威胁对内群体偏爱的影响—来自外群体和权威第三方的特定社会状态自尊威胁会导致个体对内群体的社会认同感或归属需要的降低,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解释为何特定社会状态自尊威胁会导致内群体倾向减弱或消失。本研究为理解社会认同理论以及自尊假说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正>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急诊急救专科与重症专科已成为紧密相连的急重症学科,但是目前国内在急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仍是互相分离的培养模式,导致
会议
从原料的选用、油剂的使用及设备参数制定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纯毛精纺针织绒线质量的因素.通过本厂的一些技术改进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为相关的技术、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目的:观察六神丸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洁刮术结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洁刮术结合六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总是将各种教育融汇到游戏中去。
<正> 定窑在唐代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生产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定窑遂成为北方最著名的瓷窑。在邢窑窑址未发现以前,对邢瓷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因此往往把
期刊
通过对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找出在无激励条件下信息资源供给产生的问题.引入公共产品供给的“囚徒困境”模型,对图书馆联盟资源供给中的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进
为优化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急诊救治流程,减少院内延迟,提高抢救效率,全院协作规范患者救治流程。通过优化急诊流程的应用,缩短了STEMI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及
以ZnO为异质相,采用共沉淀法对nano-TiO2粉体进行了复合改性,并对改性后的nano-TiO2粉体的耐温性能、光催化性能、抗菌性能及复合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nano
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产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王阳明把良知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通过"知"加强对道德理论的认识,通过"行"将"知"落实在道德践履中,知行合一就是要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4-02门诊和住院治疗的8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