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都是威胁人类健康、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经过全球科学家对该病分子机制的长期研究,已经历了脂代谢异常、平滑肌细胞增生、慢性炎症反应、到最新的血管内皮发育或功能障碍等研究阶段。本研究,我们选择了MEF2A和ALOX5这两个分别与血管内皮发育和慢性炎症反应机制有关的基因,进行中国汉族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 方法:我们收集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用PCR-SSCP和PCR-胶回收-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各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X~2检验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用SHEsis软件平台分析各位点连锁不平衡,用haplo.stat软件分析基因单倍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各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MEF2A基因存在四个多态性位点:891C\T、1294~1296CCG\-、1305G\A和1353G\T。其中,1294~1296CCG\-位点缺失型等位基因频率在我国汉族人中的分布低于西方人群,也略低于日本人的分布频率。2)891C\T、1294~1296CCG\-、1305G\A、1353G\T四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单倍型频率、联合基因型频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乏关联。3)在ALOX5基因中发现了十个多态性位点,其中六个为首次发现的新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研究表明,我们研究人群的(GGGCGG)n,n=3-6多态性分布与韩国人的研究结果相近,与英国、美国的频率相差甚远,与日本人的频率也有一定差别。4)病例-对照研究显示,(GGGCGG)n、21C\T、270G\A、318C\T、1728A\G五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联合基因型频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乏关联,V3单倍型(5-C-A-C-A)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 vs 3.6%),OR值(95%CI)=1.894(1.003-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