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银行劳务派遣员工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环境的日益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银行人才需求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吉林银行逐步尝试聘用劳务派遣员工从事非核心业务。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问题及风险隐患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吉林银行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本论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研究总结了劳务派遣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优点和缺陷等方面内容。  其次,本论文通过对吉林银行劳务派遣员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岗位和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劳务派遣员工在心理预期、工作稳定性和组织公民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由于劳务派遣员工年龄和学历较低,个人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其从事的岗位较为单一,与同岗位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劳务派遣员工的组织承诺较差,工作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较低,对吉林银行缺乏认同感,导致离职现象严重。  再次,本论文针对以上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为吉林银行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是吉林银行应在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和甄选的过程中,通过职位分析和制定招聘计划,将劳务派遣员工从事的岗位界定在业务岗位、工勤岗位及安全保卫岗位范围内。二是吉林银行应在招聘过程中引入性格分析及测评工具,全面掌握应聘者的性格特点与职位的匹配程度,逐步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学历向大专及以下倾斜。三是建议吉林银行应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包括绩效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转正机制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在内的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全面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公开透明的转正流程以及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强化对劳务派遣员工的日常管理,激发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热情。  最后,虽然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笔者希望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为吉林银行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