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地森林土壤脲酶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取北京山地黑桦林、刺槐林、板栗林、槲树林及山杨-白桦林等阔叶林型下,人工油松林、白皮松林、天然油松林、落叶松林及侧柏林等针叶林型与荆条灌木林型下0~0.2 m、0.2~0.4 m、0.4~0.6 m层土壤,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脲酶活性,并通过测定不同尿素浓度、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下的放氨量,计算脲酶的各项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探讨北京山地11种林型下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土壤脲酶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型下土壤脲酶活性有不同的变化;各林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和土壤深度增加而变化,其变化特征反映了反应过程中脲酶含量、酶-底物络合物形成难度、酶促反应速度等动力学特征以及形成过渡态络合物时参加反应的分子必须克服的势垒、所需的自由能、有序性变化等热力学特征之间的异同。不同林型下0~0.2 m层土壤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表现不同。山杨-白桦林与落叶松林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表现出脲酶含量高、对底物的亲合力强,酶促反应需要克服的势垒较低、有序性增加最大和反应速度最快;板栗林与人工油松林下土壤表现出脲酶含量较低,对底物的亲合力最弱,需克服的能障最大,有序性增加幅度最小,酶促反应最慢;其余林型土壤酶促反应各项参数同上述林型变化不尽相同。另外,土壤脲酶活性及其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与土壤性质存在密切关系,土壤脲酶活性、Vmax(37℃)、K(37℃)等和△G(310K)对土壤变异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