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开展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各官能团作用,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进行分子结构设计,确定了以先酯化后聚合的方式合成减水剂,并在其分子结构中引入了磺酸基、醚基、羧基等功能性基团。(2)对聚羧酸系减水剂活性单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实验以MPEG1200与MAA为主要原料,选用直接酯化法合成活性大单体MPEGMA。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综合评价各因素对酯化率和双键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成活性单体的最佳工艺条件:酸醇摩尔比为2.0:1,阻聚剂用量为MAA质量的2.5%,催化剂用量为MPEG的4%,带水剂用量为总反应质量的40%,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13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8.9%,双键含量为91.1%。(3)以APEG1200,MPEGMA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M-聚羧酸系减水剂和A-M-聚羧酸系减水剂,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合成两种减水剂的最优工艺条件。在掺量为0.3%时,M-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75.5mm,经时流动度为271mm;A-M-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70mm,经时流动度为264mm。同时考察加料方式、反应物浓度、引发剂的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两种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得出各因素对两种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规律相似。(4)使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两种减水剂进行混凝土性能的检测,并与市售减水作对比。结果表明,自制的两种减水剂掺量都比较低,对水泥都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分散性保持能力。在掺量为0.5%时,M-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为35%,A-M-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为30%,与市售的减水剂性能相近。掺量为0.3%时,A-M-聚羧酸系减水剂在1d、3d、7d、28d龄期的抗压和抗折性能要优于M-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市售减水剂。(5)对两种减水剂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发现两者的结构比较相似,都含有羧基、羟基、磺酸基、醚基等官能团。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水泥水化产物的形貌,发现有钙矾石、Ca(OH)2结晶以及纤维状凝胶等水化产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