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与生物力学因素关系密切的一种疾病,力和力矩、冲量等力学参数的高低,影响着膝骨性关节炎的疾病进程,它们的测定对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对膝骨性关节炎在生物力学方面的客观化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先进的步态分析技术设备,将膝关节炎患者的步态与正常青年人进行对照,探讨膝关节炎患者的步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手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进行评估,以期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⑴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的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40例年龄50~70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10名正常青年人行走时的步态进行测试,观察受试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单足支撑期参数、步角、足底各分区压力峰值,分析膝关节炎患者与正常青年人自然行走过程中的的步态的异同,并总结出膝关节炎患者的步态特征。⑵选取符合条件的左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例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8例运用中医手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症状体征进行JOA评分及步态测试,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疗效的差异。 结果:①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百分比均高于正常青年组,两组足跟内外侧值差异尤为显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触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低于正常青年组,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高于正常青年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侧部区域压力峰值均较正常青年组降低。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指标具有特征性,足跟部触地时间百分比、足跟触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及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均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部位外侧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都较正常年轻人弱。不同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之间步态特征也存在差异。②在减轻步行时疼痛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疗效,且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上下楼梯、关节屈曲活动度方面的效果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对照组则不明显;其中治疗后关节的屈曲活动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消肿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在JOA总评分上,对照组在疗前疗后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步态指标上,两组足底各区受力时间百分比、单足支撑期参数和足底压力峰值都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而治疗组步角的改善在治疗后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指标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改善,但并没有达到正常值。 结论:⑴膝骨关节炎患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单足支撑期参数、步角、足底各分区压力峰值与健康青年人相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类型膝关节炎患者之间的步态特征也不相同,这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⑵中医手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效果,步态分析可用于该病疗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