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周边不同环境介质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生产及运输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易通过干湿沉降、淋溶渗透等方式积累于土壤、地表灰尘等环境介质中。而重金属作为其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因为其具有持久性和不可降解性等特点,最终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而土壤、灰尘(地表灰尘和叶面尘)是研究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载体,因此一直被学者关注。目前随着水泥产业发展,已有众多报道反映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但针对水泥厂周边土壤或者灰尘的单一环境介质开展污染特征、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较多,鲜见综合考虑土壤、地表灰尘与叶面尘中重金属生态危害的报道,因此对典型水泥生产区进行多介质的重金属研究,可深入了解水泥生产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便于水泥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本文选取安徽省典型的水泥生产区,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为研究区域,依据荻港建材工业区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点的分布,并结合水泥企业的布局和工业区的面积大小,选择荻港建材工业区东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农田土壤36个、地表灰尘、叶面尘各16个,并于水泥厂北部隔丘陵采集土壤做对照,对比分析三种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含量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水泥厂周边土壤中Cr、Cu、Mn、Ni、Pb和Zn平均含量均超过了土壤背景值,其中Mn、Cr累积程度较大;地表灰尘中除Ni外,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相对于土壤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累积,其中Zn累积程度最高;叶面尘中除Cr和Ni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尤其元素Zn超过土壤背景值的10倍。不同元素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存在差异,Cu、Pb和Zn在水泥厂不同介质中含量顺序为:叶面尘>地表灰尘>土壤,Mn为:地表灰尘>叶面尘>土壤,Cr为:土壤>地表灰尘>叶面尘,Ni为:土壤>叶面尘>地表灰尘。总体而言,除Cr、Ni外,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大于土壤。  (2)结果显示水泥厂周边土壤、叶面尘以及地表灰尘中重金属Zn、Cr、Cu、Pb主要受人为源影响,Mn和Ni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等自然源。其中Cu、Zn主要受水泥厂周边的交通运输活动影响,Pb除了受交通活动影响外,还受到了水泥厂燃煤的影响,而Cr则主要受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含Cr废弃物的排放影响。总体而言,水泥厂周边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受水泥生产以及运输的影响较大。  (3)农田土壤和地表灰尘中Ni、Pb的可提取态含量均超出国际标准值。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均值顺序为Ni>Pb>Mn>Cu>Zn>Cr,其中Ni、Pb生物有效性较高,分别为33.40%、27.79%,Cr最低;地表灰尘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均值顺序为Pb>Ni>Zn>Cu>Mn>Cr,其中Pb生物有效性最高,达到26.37%,Cr最低。两种环境介质中Ni、Pb生物有效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元素,地表灰尘中Cr、Cu和Zn生物有效性高于土壤,Mn、Ni和Pb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研究显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受到了其全量、有机质含量、pH等因素的影响,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地表灰尘中Mn、Pb的生物有效性受重金属全量影响较大,与土壤相比,pH、有机质对地表灰尘中6种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影响不大。  (4)农田土壤中除Mn外,其余5种元素无污染;地表灰尘中Zn污染最重,其次为Cu和Mn,其余元素无污染;叶面尘中除Ni、Cr外,其余元素均存在污染,其中Zn为中等-强度污染。Cu、Pb和Zn在水泥厂不同介质中污染水平顺序为:叶面尘>地表灰尘>土壤,Mn:地表灰尘>叶面尘>土壤,Cr:土壤>地表灰尘>叶面尘,Ni:土壤>叶面尘>地表灰尘。从单项生态风险指数来看,农田土壤中Ni生态风险最严重,地表灰尘和叶面尘中Cu潜在生态风险最大,其中所有叶面尘样品中超过80%达到了很强风险等级。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来看,叶面尘(64.46)>地表灰尘(33.46)>农田土壤(23.42),叶面尘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强烈生态风险,地表灰尘和土壤均处于中等生态风险,叶面尘中最主要的致险因子为Cu和Pb。三种环境介质中6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值均小于40,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I均小于150,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总体而言,芜湖荻港镇地区水泥厂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对周边不同环境介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建立起了适应土地市场不发育条件下,以土地使用价值评价为基础,以土地收益为依据,以市场交易价为参考,包括商业、住宅、工业三个类型的城镇基准地价分类评估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地球”技术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土资源部已把“数字国土”的建设作为这几年工作的重点,其主要任务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中下游流经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本文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基于组件开发出了比较完善、功能强大的“长江遥感
秦岭是我国南北之间的屏障,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中国中部重要的植被分布区,其区系成分复杂、类型多样、植被分布特点鲜明。秦岭以北属暖温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