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软件业发展模式研究——兼论中国软件业发展模式选择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a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它以高附加值、高科技水平的特点,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软件产业将是决定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软件产业对全球经济的重组与再造,在跨入21世纪之后速度日益加快。今天,越来越多的软件发达国家跻身于这个拥有巨大利润的市场,并且在各个领域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国际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我们需要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新的阐释,从而推演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软件产业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典型案例国家的经验对其进行验证,最后将这一成果应用于中国软件产业模式选择的实践。基于以上思路,论文第二章对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概述,这一章里清楚的界定了软件和软件产业的概念,并对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软件产业的特点做了概括性的总结,为以后章节的研究作出铺垫。论文的重点是第三章内容。第三章是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软件产业模式选择的理论是围绕着国际分工理论展开,由于软件产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我们推出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接下来运用这一理论及相关模型重点分析了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以模式选择理论为基础,结合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加以扩展,先得出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共同要素。由于软件产业是战略性产业,软件产业的模式选择实质是对战略模式的选择,因此文中借用了战略分析的SWOT方法加以分析,软件发展模式的选择就是对不同的战略组合的选择。由此建立起整篇论文的分析框架。第四章中我们选取了印度模式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详细的剖析印度模式形成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前面研究结果的验证,又是下一章中国模式选择时可供借鉴的部分。最后第五章是对前述研究成果的应用,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现状及影响要素状况,进行SWOT分析,分析中国软件产业的优势要素、劣势要素以及面临的机会与不足,从而推演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研究与开发在技术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由市场条件下由于R&D的风险性和外部性R&D投资存在着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的激励。政府用激励机制激励R&D活动主体的行为按照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迈进。政府在激励的过程体现了政府与R&D活动主体的一种契约关系。本文用现代合约理论分析了这种契约关系,用不完全合约理论分析了转移支付机制和专利机制各自的适用范围;在转移支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就,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人工智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计算机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