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瑞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区内成矿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大,区内有色、贵金属矿产种类多,主要有铜、铝、铅、锌、金、银、硫等,其中铜(金)矿产资源占有重要地位。已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点)达20余处,主要有城门山、武山大型铜矿,洋鸡山金矿、吴家金矿、金鸡窝银矿、白杨畈银矿、丁家山铜矿等中型矿床及众多矿床点。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不仅仅在两个矿集区外围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而且,对城门山、武山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研究成果表明,在九瑞地区成矿地质体与各矿床(点)沿城门山—丰山洞基底断裂呈北西西向展布形成铜多金属矿带,矿化深度可达1000m以上。区内矿体在浅部岩体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矿体,在毗邻和深部五通组与黄龙组不整合硅钙界面,形成缓倾斜层控块状硫化物型矿体,从而构成典型的“矽卡岩+硅钙面”深浅二元结构模式。根据城门山、武山勘查成果显示出成矿元素的分布与富集差异性。在武山矿区,岩体西部的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体连续性好,走向延长大,并显示出由铜→铅锌银元素的正常分带序列:在其东部,矿化延长仅400米,并以金铜为主。在城门山岩体东部,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体的走向向东延长大于1200米,明显呈现出由铜→铅、锌、银元素的正常分带序列;在城门山岩体西部城门坝矿区,矿化强度明显较东部差,延长不足500米。矿体分布的不对称性让我们对成矿元素的富集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考,初步认为岩浆—成矿流体在上侵过程中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一种“龙卷风”式的逆时针螺旋上冲运移方式,在岩浆运移轨迹的前锋更易发生化学反应,促使矿液的富集、沉淀而成矿。本文在武山、城门山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邓家山—东雷湾—通江岭重点工作区及大浪—乌石街重点工作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岩浆展布形态及有利赋矿层位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典型地质剖面及物探剖面异常,圈出两个重点工作区的找矿有利地段,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