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界定为关于神的描述和叙事:具体是指对神灵形貌、职掌、世系的交代及其故事的叙述。神话系统则是完整有序的神话讲述或神话记录整体;神话记录是通过成文、结字、入画、塑像等形式保留的神话讲述信息;神话讲述是当时当地由原住民表达的活态口头神话。神话系统性即神话系统特征之表现。由于记录动机、方式及目的等原因,神话记录与神话讲述或等值,或不等值。系统性反映系统,系统可以通过系统性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原。若神话记录等值于神话讲述,系统性就是对系统的完全反映;否则,则是局部反映。文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研究《山海经》成书,下篇分析《山海经》神话记录系统性。上篇分为两章:第一章讨论《山海经》神话记录的具体过程,第二章讨论《山海经》神话记录与史前遗物的关系。下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山海经》创世神话类型,第二章论述《山海经》宇宙神话的系统性,第三章论述神话谱系的系统性。余论从文化传承角度讨论《山海经》神话零散论之成因。创新之点如下:在前人研究成果之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经》成书时地及作者诸问题,分析其所载内容之大致时间;确立《山海经》神话记录之研究的前提。《山海经》成书经过了四个阶段。《荒经》成书最早,约在西周末叶到春秋初期由宋人裒集殷商旧闻(来自商王室)加以同时代“新闻”而成;《山》《海》两经初稿则系周王室记录,主要依据改造的殷商旧闻和周室《山川之图》《王会图》;其后流于楚国,楚人因之重新整理;而今传本《山海经》实乃合《荒经》与原本《山海经》而成,其时间当在刘歆之后,郭璞之前。学术方法上,利用《山海经》神话记录与史前文物印证,发现其书所载内容大多有史前文化的凭依,从而表明它与史前神话记录有传承关系,而史前神话记录与神话讲述直接关联,说明《山海经》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臆造的产物,而是来自于集体或群落的远古传承。通过考订《山海经》的成书时地及作者,笔者相信其为殷周王室之书,其书所记当正是“王官之学”(或祀官巫师之学),代表了东周理性化思潮之前文化之主流。且其内容多与史前文物印证,因而渊源古远。因此研究三代文化此书之资料价值甚可重视。这从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播角度表明其所载内容之主.导.性.和延.续.性.;正是由于这两个特性,保证研究选题在外部条件上是充分的。神话系统是深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各民族(指其发轫时期)神话讲述与神话记录的分离,没有早期神话讲述的典型式样可供分析,因而在神话系统层面,难以确立其标准样式,仅就此一问题阐述己见。首先严格区分了神话系统与神话系统性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研究者之所谓系统,实仅就系统性而言。其次结合中国汉籍神话尤其《山海经》神话的实际,提出判断神话记录系统性的三要素说,从神话生成方式、神话叙事形态以及神话谱录编次三方面论证之。关于《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