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价值”观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创立了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即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以批判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为出发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舍勒的“价值”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先天-质料”的价值立场。舍勒通过对康德形式主义与一般质料伦理学的批判,确立了自己的“价值”思想。价值不是主观的,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是由特定等级秩序、区分标准、道德价值、非道德价值等实事质料构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第二,伦常明察的“价值”认识、感受方法。伦常明察不同于“义务”、“良知”,它是对价值先天的感受活动,在直观中被给予,是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依据。第三,价值的道德主体,即“伦常人格”。伦常人格作为道德价值的载体,是行为的本质存在的统一,它朝向较高价值而运动,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并在运动过程中树立起人格榜样。价值通过伦常明察的方式被人格感受到,人格通过爱的方式朝向更高价值的感受,在双向感受过程中,人格与价值互为促进、发展。舍勒确立起“先天-质料”的“价值”观,最终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维护独一无二的个体人格价值。在价值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舍勒的价值客观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其他文献
氨基酸通透酶1(AAP1)是位于细胞膜上与氨基酸转运有关的载体蛋白。以转组成型启动子(UBI)的AAP1玉米植株(N7-30、N7-26)、转胚乳特异性启动子(Glu)的AAP1玉米植株(KF8-33、KF
十八世纪中后期,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伴随着现代艺术体系的确立而诞生。到了二十世纪,有艺术批评家在这个“批评的世纪”里断言:“一切艺术史都是批评史”,对作品的描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