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石墨作为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理论容量较低(372 mAh g-1)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具有大比表面积、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结构材料,在储能和转换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探索。过渡金属Mo基化合物由于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理论容量,引起了很多国内外科研者的研究兴趣。但是这类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容易发生团聚,倍率性能较差等。因此本文围绕Mo基化合物的循环性能和导电性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将水热和硫化反应得到最终产物锂离子电池MoO2@MoS2/S-doped graphene自支撑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可以避免电极材料与集流体的分离,从而提高材料的稳定性。通过制备不同硫量的电极材料,得出采用0.05 g S时,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最佳。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仍具有683 mAh g-1的可逆容量,在0.5 A g-1电流密度下,350次循环后仍具有533 mAh g-1的可逆容量,这些结果显示此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水热反应和在空气中煅烧的过程设计出了钠离子电池MoS2/碳纤维负极材料。在这项工作中,氧掺杂和碳纤维的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储钠性能。氧掺杂制造了很多的活性位点,碳纤维结构有利于材料的循环性能。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仍具有330 mAh g-1的可逆容量,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水热法和硒化反应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MoS2-xSex/graphene材料,MoS2向MoS2-xSex的转化扩大了层间距,提高了电子导电性并产生了更多缺陷。作为导电网络基体的石墨烯为电子迁移提供有效途径,并在循环期间保持电极的结构稳定性。三元MoS1.2Se0.8/graphene(MoS1.2Se0.8/G)电极在0.1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表现出较高的509 mAh g-1的可逆容量,容量保持率为109%,在2 A g-1电流密度下700次循环后,也显示出相对较高的可逆容量178 mAh g-1。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三元MoS2-xSex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