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民主政治,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途径,也是我国能否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只有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才能更好的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才能更好的避免执政行政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才能使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加,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完善,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可以说,民主政治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根本。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制,一直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在建国以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一直是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讲话中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中,都极为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先后推出大量措施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越来越为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越来越为丰富,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越来越为广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此同时部分公民政治冷漠现象却开始出现上升趋势,甚至连最基本的投票选举这类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意愿都不高。广大公民不关心政治,对政治参与活动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并使得国家执政行政失去了很多民间动力,大量群体利益得不到诉求与协调。早在古希腊的政治学者当中,就有了关于政治参与方面的探讨,并被近代卢梭等人在参与民主理论中大量借鉴。政治参与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与研究领域,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得到发展,研究范围越来越为广阔,时至今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关于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方面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初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不过在国内外关于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的研究中,多着眼于全体社会公民的角度,而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时代精英,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政治参与冷漠现象正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并表现出一些极端发展倾向,这种现象尤其在90后大学生青年群体中最为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到国家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研究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和对策,旨在通过深入把握大学生政治冷漠现状,理清造成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各方面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激励大学生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状和表现形式、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解决策略。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越来越为广泛,不少学生存在偏激的政治观点,并采取一些偏激的政治参与行为。(2)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产生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又有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的影响,既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又有学生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为突出。(3)要解决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应当根据造成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文化、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进行。如国家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民义政治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政府执政行政能力。学校应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加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机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