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比较时,为了获得与各经济体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评价,得到合理的货币购买力平价是必要的。其中,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是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石,对其计算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中国地域跨度,消费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地区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如何正确测算全国平均价格尤其困难。因此,需要对国际比较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测算方法进行分析与改进。本文以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为研究对象,对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考虑地区相似性,构建新的测算方法-多基准地区最短路径法。将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测算方法分别进行国内层面的应用,得到各地区的空间调整因子,进而得到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并对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体系安排及创新点。第二章梳理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理论基础,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和价格指数理论。第三章重点分析国际比较项目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测度方法的理论分析,包括欧盟国际比较项目空间调整因子法,世界银行加权平均方法,并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在原有空间调整因子法的基础上引入地区相似性的衡量,构建新的测算方法—多基准地区最短路径法,根据地区相似性矩阵对原有空间调整因子进行修正。第四章为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推算方法实证部分,将第三章的测算方法进行中国价格数据试算并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地区购买力平价的测度,采用欧盟国际比较项目推荐方法进行中国测算,以食品类商品为例计算地区基本分类空间调整因子,并且进行地区价格水平差异分析。并且采用多基准地区最短路径法测算地区购买力平价;然后对地区购买力平价测算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最后将其结果分别用于求得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并分析不同方法的价格特点。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重点总结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的计算方法和所得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日后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对于欧盟推荐的国家平均价格测算方法,采用空间调整因子可以对地区间的价格差异进行调整,发现经空间调整因子调整后得到的国家平均价格大于简单算术平均得到的国家平均价格;第二,多基准地区最短路径法具有两个优势:消除最短路径法起点地区的选择对地区相似性判断的影响;能够根据地区相似程度测度地区购买力平价,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证明该方法相对较优,所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并且采用该方法得到的价格低于GEKS法空间调整因子得到的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第三,创造性采用空间统计指标作为衡量地区相似性的距离矩阵,实证结果表明空间统计指标下的多基准地区最短路径法结果优于LPS距离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