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膜反射的非接触式视觉追踪技术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追踪技术能对认识人们的意图、需要、认知过程等产生巨大的作用,能被应用于许许多多的方面,如人机交互(残疾人辅助)、心理学(认知研究)、工业商业(广告分析)等等。按照是否对用户有干扰,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非接触式由于其更符合人们需求而备受关注。由于角膜反射现象有助于提升精度和对用户的适应度,大多数非接触式技术引入了一个或多个辅助光源。虽然基于角膜反射的视觉追踪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如:瞳孔定位及其边缘拟合、特征光斑精确提取、注视点的空间映射等)仍然没有高实时性和高精度的方法。围绕基于角膜反射的非接触式视觉追踪技术,本文研究一种新的基于角膜反射的非接触式视觉追踪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采用一种基于人眼图像灰度分布的快速人眼定位法。针对现有的人眼定位技术实时性差、定位不准等问题,本文根据瞳孔是人眼图像中的灰度最低的区域这一特征,利用灰度快速定位人眼。提出一种结合BFS算法、图像几何特征和灰度特征的光斑特征提取方法。基于形态学变化的传统方法存在找到的光斑数量不正确、光源关系对应错误等问题。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准确搜索到光斑,并且能将光斑与对应的光源进行精确匹配。利用一维边缘检测算子和最小二乘循环椭圆拟合法来拟合瞳孔。利用Sobel和Canny等算法的传统方法会损失真实边界点,而直接利用最小二乘法又受噪声影响较大,本文的方法每一次循环都滤掉一些远离当前瞳孔中心的边缘点,直到瞳孔中心稳定。提出一种动态自适应校准算法,将屏幕分成若干自子区域,对每个子区域分别提取1个映射参数,每位用户提取1个参数矩阵,当前参数是从矩阵中动态实时地获取最佳值,避免了传统方法整体偏移的同时,提高了精度。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别进行了一组精度校验实验和一组应用实验。在本文的研究条件下,精度校验实验在4*4个校准点取得较好的结果,精度能收敛到30像素半径范围内;另一组是应用实验,利用本文的方法进行了注意力分析实验和视线操作实验,验证了本文所研究技术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的信息总量已经大大地超乎人们的想象,达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与此同时信息的膨胀速度还在不断的加快,人们几乎已经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虽然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
随着智能无人车系统(Intelligent Unmanned Vehicle,IUV)的发展,无人车的在线感知能力日益受到重视,障碍物检测能力则是无人车在线感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视觉传感器具有
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的核心支撑部分,数据中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质量。数据中心网络作为数据中心中的通信桥梁,其负载正变得越来越重,并开始影响数据中心的性能。组播
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当前涉及人工智能、数据库等学科的一门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数据挖掘是从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潜在的、可用的知识,并表示成用户可理解的形式。关联
传统公钥密码学是基于目录的,其认证框架--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树状层次结构导致系统异常复杂且成本过高。于是人们寻求简化公钥认证框架的方法。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双线性对的
当前,高性能计算机与高性能微处理器飞速发展,片上互连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片上互连网络负责实现片上处理器核之间的互连与通信,其体系结构对高性能微处理器的整体性
随着高性能计算的不断发展,传统的C/S计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处理海量数据的要求。只有通过分布式系统,协调利用网络上闲置的处理机资源,共同完成处理任务,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