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以牙周组织的进行性破坏为特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相关细胞因子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37(即IL-1F7)是IL-1家族新发现的一员,是一种抗炎因子。已有研究表明它有抵抗肠炎、抑制感染性休克、提高肺功能和肾功能及降低脂多糖对肝的损害等作用,但其在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未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健康人及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37水平的检测及分析,初步探讨IL-37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所有受试者均选取上颌第一磨牙为研究对象,位点在近中位点。病例组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可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观察并记录每个受试牙的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滤纸条法收集受试牙龈沟液,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IL-37浓度,并分别对健康对照组与治疗前组、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龈沟液中IL-37水平对比分析,对各临床指标作对比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结果:1.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的龈沟液中IL-37浓度小于健康人的龈沟液中IL-37浓度,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的龈沟液中1L-37浓度小于治疗后的龈沟液中1L-37浓度,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对照组与治疗前组对比、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对比各临床指标GI、PD、AL有显著性差异(P<0.05);3.龈沟液中IL-37水平与GI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PD、AL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存在IL-37,其浓度明显低于健康人,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IL-37浓度明显提高,说明IL-37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其水平的提高可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所以IL-37的水平可作为反映牙周状况的客观指标,对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起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