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s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及机理,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规律及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现状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对优化天津市产业结构提出了建议。   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总结了天津市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认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进而,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天津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本文以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及高度化结合起来,构建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工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健康发展的工业部门,即使第三产业再发达,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也是不优化的观点。因此,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时,专门加入优势工业产业增长速度这一衡量工业发展情况的指标。   本文借鉴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天津市2003年、2004年和2006年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进行评价。并选取北京市、重庆市和武汉市进行参照,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评价,本文认为,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在近几年来处于波动状态,但总体上还处于较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天津产业结构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和第二产业的科技水平和附加值偏低以及部门过于集中等几方面。   最后,综合天津市产业结构现状、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其他文献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了我国城镇化的具体指标,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这项要求意味着要实现1亿左右的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大气温室效应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自2010年起开展了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陕西被列为首批13个低碳试点省市之一。近年来陕西积极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对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能够帮助陕西省更有效地开展低碳工作。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首先本文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具体包括低碳经济内涵、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低碳经济水平评价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合理的人才流动有益于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但过于频繁的流动已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人才的高流失率会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目前仅仅
本文以资本市场开放理论和实践为出发点,基于投资组合理论,深入阐述了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者投资国外资本市场)制度的内涵和意义。由于基金系QDII在整个QDII系列中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