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衬底锗薄膜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和矿石能源的日益减少,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太阳能由于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未来,太阳能必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成为各国光伏发电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GaAs基多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GaAs基多结太阳能电池一般以Ge单晶作为其衬底材料,但是由于Ge材料为典型的稀散金属,储量较少、价格较高。因此为了降低多结太阳电池成本,提高其性价比,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择优取向高,晶体质量较好的Ge薄膜,拟用价格较低的Si材料代替Ge材料作为多结电池的衬底。首先从布拉格方程出发,证明了谢乐公式的适用范围以及其对于Ge材料晶粒尺寸测量的最大值。随后采用铝诱导方法,利用磁控溅射以及常规热退火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锗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台阶仪等多种测试方法对锗薄膜的质量进行分析表征。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证明了谢乐公式计算出的晶粒尺寸仅为垂直于晶面方向的晶粒高度,而谢乐公式对于Ge(111)晶粒尺寸的最大值为115nm。(2)利用磁控溅射设备在Si衬底上先后沉积A1膜及Ge膜,并利用常规退火方法对样品进行退火,探究常规退火温度变化对于Ge薄膜结构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拉曼测试结果,当常规退火温度达到200℃时,Ge薄膜为非晶态;当退火温度在250℃及以上时,Ge薄膜开始晶化,说明了铝诱导Ge薄膜晶化的最低退火温度为250℃,并在常规退火温度为250℃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晶粒质量较好的Ge薄膜,并且Ge(111)晶向的择优取向超过99%。(3)通过常规退火方法对样品进行250℃及400℃退火温度下不同时长的退火处理,研究退火时间对于Ge薄膜晶化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Ge薄膜结晶质量好坏与退火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增长常规退火时间时,Ge薄膜结晶质量变好,并且在400℃退火温度下,Ge(111)峰随着退火时间增长择优取向愈发明显。(4)将样品在200℃至500℃的温度范围内分别退火100小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250℃时,Ge(111)择优取向度和晶粒尺寸达到最优;之后随着温度升高,Ge(111)择优取向性变差,晶粒质量也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导致城市住区普遍存在高强度开发的趋势,城市住区的外部空间面积日益减少。城市住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发生地,高质量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可以增加人
目的:现有大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拟杆菌门增加、厚壁菌门减少,但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见报道。本
在中药材的储存、制备等过程中会发生致病菌污染,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微生物致病菌之一,感染后会导致中毒、呕吐、腹泻等病状,因此对沙门氏菌检测是必要的、严格的,而传统
磁性斯格明子是一种受拓扑保护的自旋结构。自第一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斯格明子以来,斯格明子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突出话题。由于斯格明子的拓扑稳定性、纳米尺度以及低电
TiO2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光催化、高压绝缘材料改性等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研究发现纳米Ti02的改性作用与其形貌、尺寸和表面修饰状态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通过控制合成反应参数,制备了尺寸可调的Ti02纳米颗粒、纳米棒和纳米管,并采用回流法和等离子体法对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分析研究了形貌和修饰状态对纳米Ti02陷阱态的影响规律。采用溶剂热法,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调控钛源与修
水力输送作为一种物料输送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常应用于远距离的固体物料输送。本课题以粒径5mm—15mm,密度1.2g/cm3—2g/cm3的固体颗粒物料作为研究对象,实现输送量100kg/h—2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活力,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其中明确要求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这被视为商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体现政府建立健全
植物与土壤生物之间紧密相连,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能量依赖于地上植物资源的输入。不同时空尺度下植物资源输入到地下生态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的改变影响着土壤生物群
背景:肝纤维化是性别相关性疾病,并且多发于男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毛蕊异黄酮在体内可发挥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该作用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及雌激素受体β(ER
甘蔗属于C4高光效糖料作物,遗传背景复杂,其基因片段大小和整合方式等是影响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关系到目标性状的稳定遗传。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UT)与蔗糖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