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汞排放作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其造成的汞污染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着手烟气中汞等重金属的治理工作,但研究发展的多污染物联合控制等汞治理技术中,对大气汞转化为液态汞或固态汞后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考虑较少。因此,本论文开展了氨法脱硫底泥中汞富集回收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对实现汞的彻底减排,减少二次污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论文先对存在于氨法脱硫底泥中的氯化氨基汞(HgNH2Cl)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HgNH2Cl在盐酸溶液中的溶解效果最佳,对盐酸浓度、盐酸用量和反应温度要求均不苛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溶解;盐酸浓度越高、盐酸溶液用量越大和反应温度越高,越有利于HgNH2Cl的溶解。研究了氨法脱硫底泥的酸溶特性,选择考察了盐酸浓度、盐酸溶液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底泥失重比的影响。结果显示,底泥中有较多物质可以被盐酸溶液溶解,底泥的失重比主要受盐酸溶液浓度和用量的影响。底泥的失重比随着盐酸浓度、盐酸溶液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底泥的失重比先增大而后减小,分析发现较高温度下反应可生成新的不溶物质。对含HgNH2Cl的氨法脱硫底泥中的汞进行溶出条件实验表明,底泥中的物质对汞的溶出没有阻碍作用,底泥中的汞能有效地被溶解出来。当实验条件为:底泥5g(含0.05gHgNH2Cl),盐酸浓度1%,盐酸溶液用量50ml,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50℃,底泥中HgNH2Cl的溶出率可以达到98%。论文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实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底泥中存在大量的可溶物质,如(NH4)3AlF6、(NH4)2SO4等,这些物质在酸溶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进入滤液中,如(NH4)2AlF6、NH4Cl等。底泥中加入了HgNH2Cl的实验中,底泥酸溶后的剩余固体中未发现有含汞物质的存在,而在滤液蒸干固体中检测到了Hg(OH)NO3,证明HgNH2Cl被溶解进入了滤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