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和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xxmmm1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正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因过敏反应而致的过敏性休克或猝死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也较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国际上平均每年1000,000住院病人中发生致命性的过敏性休克有154例,在美国过敏性反应的死亡率高达3%。而且在法医学鉴定中因其他原因猝死者也常常被怀疑为过敏性休克死亡。因此过敏性休克猝死在法医学鉴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本教研室资料统计近年来涉及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占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的10%左右。虽然过敏性疾病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做了大量研究。但在法医学实践中,过敏性猝死尸检时仅见猝死的一般征象而无特异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法医学鉴定时要诊断过敏性休克死亡必须在排除自然性疾病、中毒及其它暴力性死亡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接触过敏原史、临床突发休克等症状才可诊断,因此给法医学鉴定带来很大困难。寻找一种客观、准确的过敏反应的诊断指标和方法便成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鉴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豚鼠和小鼠制备过敏性猝死的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测定死后不同时间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P物质含量及其在肺组织内的免疫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小鼠过敏性休克后不同时间咽喉、肺、胃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ECPmRNA及P物质的表达。同时对115例免疫正常人血清和15例因过敏性休克死亡者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测定血清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和观察类胰蛋白酶、SP在相关组织中的免疫表达,以探讨SP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及类胰蛋白酶、IgE、SP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过敏性休克豚鼠、小鼠体内IgE、类胰蛋白酶和SP的变化目的测定豚鼠过敏性休克后血清IgE的含量和在肺组织中的免疫表达,并观察在死后不同时间血清IgE含量的变化规律;观察小鼠致敏前和过敏性休克后咽喉、肺和胃肠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和ECPmRNA的免疫表达;测定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清P物质的含量并观察其在咽喉、肺和胃肠组织的免疫表达。方法分别采用多人混合血清和卵白蛋白(OVA)制备豚鼠和小鼠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过敏性休克猝死的豚鼠血清IgE的含量及在死后0h、12h、24h、48h的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gE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小鼠过敏性休克30min、1h、6h、24h咽喉、肺和胃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ECPmRNA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测定和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血清P物质的含量和在咽喉、肺及胃肠道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对照组豚鼠血清IgE<1U/ml,而且在死后12、24、48 h血清IgE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差异。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含量在死亡0、12、24、48h分别为13.25±4.32U/ml、15.87±4.66U/ml、12.31±3.13U/ml、14.61±5.46U/ml,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过敏性猝死豚鼠死后0、12、24、48h血清IgE含量相比无明显变化(各组之间比较P>0.05)。实验组豚鼠肺小血管壁、血管周围和肺泡壁可见IgE棕黄色染色,对照组豚鼠相应组织染色阴性。采用BI-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肺组织IgE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过敏性休克猝死各组豚鼠肺组织IgE平均密度显著增高(P<0.001),实验各组豚鼠肺组织IgE平均分布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过敏性休克猝死豚鼠血浆P物质浓度为131.01±18.93pg/μl,对照组血浆P物质浓度为87.70±7.60pg/μl,与对照组相比,猝死组血浆P物质浓度显著升高(P<0.01)。过敏性猝死豚鼠咽喉、肺、胃、结肠粘膜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而对照组豚鼠相应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P<0.01)。(3)致敏后小鼠咽喉、肺、胃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ECPmRNA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织类胰蛋白酶mRNA在致敏后30′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4h后仍高于正常水平。咽喉ECPmRNA于致敏后30′开始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肺组织ECPmRNA在致敏后6h达到高峰;胃组织则在致敏后24h后达高峰。结论4℃下冷藏,在死后48h内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IgE含量升高可以作为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客观依据。SP作为一种能够被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识别的信号物质,参与了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类胰蛋白酶mRNA在过敏性休克小鼠体内的表达高峰早于血清的类胰蛋白酶高峰,能更早地说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ECPmRNA的达峰时间较类胰蛋白酶晚,是过敏反应迟发相的重要标志。第二部分人(尸)体过敏性猝死法医病理学诊断研究目的测定免疫正常人群血清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建立正常值范围;观察已诊断为过敏性猝死的尸体血清类胰蛋白酶、IgE的含量及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在咽喉、肺和胃肠道组织的表达与非过敏性死亡者之间的差异,探讨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测定115例正常人和6例过敏性休克猝死者的血清类胰蛋白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15例过敏性休克猝死者的咽喉、肺、胃肠组织的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BL-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115例免疫正常人血清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最低值为0.80μg/L,最高值为8.86μg/L,算术均数为3.06μg/L,几何均数为2.69μg/L,95%分位数为6.00μg/L。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0岁以下组、21—40岁组和41—60岁组之间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而60岁以上组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 6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分别为25.01μg/L、8.91μg/L、19.70μg/L、6.01μg/L、10.15μg/L、19.52μg/L,均高于免疫正常人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正常值;(3)测定7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有6例血清IgE水平高于IgE正常值(大于333U/ml),1例血清IgE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260.82U/ml);(4)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和胃肠道组织类胰蛋白酶含量升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和胃肠组织的P物质PI值分别为129.839、99.2880、113.6031,而对照组分别为44.8630、39.5439、68.7888(P<0.001)。结论115例免疫正常人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的正常参考值<6.00μg/L,含量无男女性别之间差异,60岁以下无年龄差异。过敏性猝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及咽喉、肺和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含量升高,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和胃组织的SP表达明显升高。因此说明,死后测定尸体血清IgE含量并结合血清类胰蛋白酶的测定可以确诊过敏性猝死,肺组织的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类胰蛋白酶的活性和含量,对那些失去条件检测血清中IgE和类胰蛋白酶、而又高度怀疑过敏性猝死案例的死后法医学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怎样辩别发票的真伪审查发票是侦查、调查、检查等法律监督、经济监督的经常性工作,是司法、纪检、监察、审计、工商、税务、财务会计等执法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审查人员对发
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每个个体在其生命历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而关于抑郁个体情绪认知,也成为心理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浅谈计算机审计审计署审计科研所邱胜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计算机已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计算机被用于处理管理信息,不仅节省人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提供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随之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用电量大幅度增长,迫使电力系统的装配容量不断增加、网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从而带来更多的供电设施故
详细论述了脉冲相参应答机在单脉冲雷达中所起的作用和对系统精度影响的分析,给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设计方法,对脉冲应答机的时延补偿、高稳时钟及窄带频综等关键技术提出了解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故障的类型以及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汽车机械故障防范措施,针对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技术做出具体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搭建微信学习平台方面探讨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认为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能拓宽教学空
谈审计整体形象的塑造于东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审计形象可谓众说纷坛,褒贬各有。其褒,说明厂我们审计在经济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得到了人们的承认。诸如:依法审计,刚直不阿、秉公办案
把额定寿命当作电耐久性是误解,用指数分布来求可靠性指标存在缺陷.实际上额定寿命就是厂家提供给用户的使用寿命,术语到位总是迎刃而解.用威布尔分布求额定(使用)寿命不管有
本文主要就变电运行中变压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电力变压器运行常见故障的有效处理方法,望对未来变电运行中常见故障的处理工作提供相应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