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锰复合氧化物变换催化剂的沉淀法可控合成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沉淀法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微反色谱、XRD、TPR、TG/DTA、TEM和BET等测试与表征技术,研究加料方式对催化剂织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化学组成、织构及性能与合成方式及工艺参数控制之间的关系。正加法(碱液滴入母液中)的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碱液浓度有利于晶体结构的形成和长大,随着碱液浓度的提高,焙烧前后样品结晶度均提高,焙烧后比表面积下降幅度降低,样品的还原温度升高,干燥后样品的含水量降低,样品中低价铜锰离子保留的更多。适宜中和的沉淀温度是制备高耐热活性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关键,沉淀温度过高过低都不能得到结构和性能良好的催化剂。正加法优化的碱液浓度为4mol/l、沉淀温度为45℃时所制备催化剂的耐热活性最好。反加法(母液滴入碱液中)的研究表明,母液铜锰比是决定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关键因素,只有当铜锰比在10.5之间,才能制备出耐热活性好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其物相主要由单一的Cu1.5Mn1.5O4组成。随着沉淀反应时间的加长,样品的结晶度提高,相应的耐热活性也提高。当铜锰比<1时,前驱体样品中主要由Cu2+1O和Mn3O4两种物相组成,但随着铜锰比的减少,Mn3O4逐渐增强,而Cu2+1O逐渐减少;当铜锰比>1时,所制备的催化剂样品除了以上两种物相外,还有Cu(OH)2物相存在,随着铜锰比的提高,Cu2+1O和Mn3O4含量逐渐降低,当铜锰比提高到2以上后,样品以Cu(OH)2相为主。经过焙烧,铜锰比<1时样品由Cu1.5Mn1.5O4和Mn3O4组成,随着锰含量的增加Cu1.5Mn1.5O4含量降低;当铜锰比>1时,除了Cu1.5Mn1.5O4以外,样品中出现了CuO和Cu0.451Mn0.549O2晶相,随着铜锰比的提高,样品氧化态中CuO含量逐渐增多。并流法(碱液与母液同时滴入沉淀反应器)的研究表明,中和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该过程控制困难,并流过程沉淀体系的变化既受体系内的影响,又受到所加母液及沉淀剂的影响,过多的影响因素使过程处于强制非稳定状态,致使该方法制备出的催化剂的耐热活性普遍偏低。无论采用何种加料方式,干燥后前驱体主相以Cu2+1O和Mn3O4物相为主,氧化态主相以Cu1.5Mn1.5O4物相为主。前驱体中的物相组成以及物相的结晶度是决定所得样品活性的关键因素,Cu2+1O和Mn3O4物相结晶度越好,所得催化剂样品催化性能越高。合成条件对三种加料方式所制得样品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正加法所受制备条件的影响最大,而反加法则受合成条件的影响最小。
其他文献
晶体工程的概念自从提出以来渐渐的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扩展到了整个材料领域,当今又扩展到了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领域。具有光能能的超分子聚集体与材料和晶体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网络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受到的关注和重视也更为明显。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电子
1988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四川省江津市率先改革丝绸行业管理体制,成立了江津市茧丝绸集团公司。近年来,该公司采取桑、蚕、种、茧、丝、绸、绢一体化经营、整体推进、多次
创新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创新也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创新不单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而技术创新又可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是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常展常新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本文试从场馆内展厅的局部改造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研究目标:两岸生产分工和贸易往来对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导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典型经济体间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框架的冲击响应分析与实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两岸经
本论文基于分子设计及组装的思想,结合水热合成方法,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配比及pH值等,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出一系列新型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的无
氨基酸的测定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氨基酸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等,但利用多元校正法对氨基酸进行测定的
本论文致力于具有高催化活性的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考察了这些催化材料在苯酚羟化反应及2,3,6-三甲基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其反应的活
目的:了解壮医药罐疗法治疗老年腰腿痛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效果及受训人员对技术的接受度、需求度等,为民族医药的普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武鸣县乡镇以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