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最具战略重要性的资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低下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研究问题聚焦于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1)知识转化规律;2)知识创造机制;3)各阶段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知识的编码性、抽象性和扩散性三个维度对三个探索性案例所揭示的知识转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知识空间(K空间)分析框架,并根据知识在K空间位置的不同对知识形态进行了划分。以知识转化规律为依据提出了以知识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增殖四个过程为核心的产学研GDSP知识创造机制和包涵界定需求,知识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增殖,知识溢出及知识退化七个阶段的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周期,并以热力学视角对该理论进行了剖析。通过耗散理论论证了K空间中的系统知识(企业抽象显性知识)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潜在价值的知识,但此区域的知识也同样面临着溢出的风险,由此本研究提出了知识的价值悖论:企业设法使其知识移入最大价值区域的程度越深,知识溢出的威胁就越大。本研究通过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的大样本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知识创造四个阶段中所体现的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增殖能力)分别正向影响产学研知识创造绩效;其中,影响知识获取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企业特性,组织间合作情境,组织间沟通情境,学研方知识输出能力;影响知识消化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学研方知识输出能力和组织间沟通情境;影响知识共享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合作情境和企业特性;影响知识增殖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依次为企业特性和组织距离(负向)。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1.揭示了产学研合作过程知识转化规律,提出基于GDSP理论的新知识创造理论和知识创造周期2.从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了SECI知识创造理论1)增加了抽象维度的K空间分析框架在解释SECI知识创造过程时更具说服力2)很好的解释了跨异质组织情境下的知识创造过程3)通过熵理论论证了系统知识(抽象编码知识)而非隐性知识才可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4)根据熵理论解释了GDSP知识创造理论的动力学原理。3.提出了知识价值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