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汉语和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也随之提升,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赴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军,在完成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任务的同时,自身也需要经历跨文化适应的过程。虽然近几年已有了对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但大多都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对赴欧洲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适应情况尚待深入研究。因此,笔者选取了赴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探讨他们在匈牙利任教期间的跨文化适应情况。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与跨文化适应有关的理论及研究成果。第二章主要是对本研究设计思路的阐述,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调查的具体实施步骤,并对此次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了总结。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匈牙利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跨文化适应中社会生活、心理、语言和工作四个方面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罗兰大学的志愿者教师在心理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适应程度较好,工作适应和语言适应程度稍差。从跨文化适应阶段来看,罗兰大学孔院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赴任初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赴任中期更多的是来自语言和工作适应上的困难,而在赴任后期阶段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负面情绪。通过对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分析显示,罗兰大学汉语教师志愿者在社会生活适应方面的适应问题主要存在于日常生活交流、人际交往等方面;在心理适应方面有想家、孤独、焦虑、烦躁等低落情绪的出现;在语言适应方面表现为当地英语普及度不高、语言交流困难等;在工作适应方面适应问题多出现在教学语言的使用、课堂管理等方面。基于以上结论并结合笔者亲身感受,本文第四章就如何提高志愿者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从志愿者自身、汉办的培训、孔院和任教学校以及志愿者所在高校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帮助志愿者在赴任阶段更好地适应在匈牙利的生活和工作。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结语部分,笔者总结了文章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