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马拉松赛事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各个城市争相举办马拉松赛事。国际田联认证的标牌赛事从2008年的2场增加到28场,赛事之多让人应接不暇。然而,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同质化现象明显,在众多的马拉松赛事中如何进行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精品和品牌赛事,进而成为世界知名和一流的马拉松赛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有益的研究及探索。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2019年被国际田联认可的12场金标马拉松赛事为整体研究对象,并以北京马拉松为例,分析金标马拉松赛事品牌定位的现状,并提出建议。论文首先对金标马拉松、金标马拉松赛事品牌定位的概念做了界定。通过对金标马拉松的赛事现状、定位依据、定位影响因素(宏观环境、行业现状、组织者、竞争者和跑者)进行分析,了解各金标赛事目前的定位情况。其次,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北京马拉松赛事品牌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并向北京马拉松参赛选手随机发放问卷收集信息;最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北京马拉松的定位内容是否有效传递至跑者心中,指出定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定位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金标马拉松在赛事规划上基本相同,标榜金标赛事,定位雷同。各金标赛事在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定位点。金标马拉松举办城市的宏观环境决定了定位的整体方向。同时,行业竞争激烈,金标含金量下降。金标马拉松的运营模式多为政府和赛事公司共同主导。跑者多以追求、提升成绩为主。此外,北京马拉松赛事标识辨识度不够;口号含义不清晰;选手情感体验有偏差。最后,结合国外优秀马拉松赛事的特色和经验,进而为金标马拉松赛事在品牌定位时提出了建议:主办方应确立赛事品牌定位点,形成品牌差异性优势;提高品牌定位意识,实现品牌可持续发展;提升赛事传播质量,讲好品牌故事;政府和运营公司合理分工,打造优质马拉松赛事品牌;借鉴大满贯办赛经验,为品牌定位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