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辽阔,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即在不同地域进行土地整理时,会面对特殊的地域性条件,也存在着特殊的地域性问题。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基础、目的、任务、原则以及方法,并以此为前提,探讨适应于城郊型区域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理论基础、原则和技术方法。全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城郊型区域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第三部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研究;第四部分为城郊型区域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为结论与讨论。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整理活动开展的状况以及存在问题,明确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并对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第二部分,对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认为其理论依据应包含: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地域分异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境伦理学理论、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生态学理论,并对这些理论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依据、目的、任务、原则以及方法。第四部分探讨了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包括系统设计方法、工程勘测方法、工程设计方法等。并以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不能只停留在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的目标上,应当以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目标,从而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提供依据,进而指导项目设计;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应当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土地整理项目是土地整理工作的主要运作方式,技术水平对项目实施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应当针对项目特点,引入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