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53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僧人进行诗歌创作始自东晋,这与东晋的社会背景和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有密切关系。从东晋到隋朝,诗僧们的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学者对僧诗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人研究、比较研究或是断代研究,对唐前的僧诗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以支遁诗和王梵志诗为中心,梳理从东晋到隋唐僧诗的演变过程。以支遁诗为例,来分析研究东晋的僧诗,及其在整个僧诗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无名等唐前诗僧的创作分析,探讨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是如何受作者文学修养、时代文风以及佛教传播影响而发展变化的。在梳理从东晋到隋朝僧诗的基础上,通过对支遁诗和王梵志诗的比较研究,本文着力从作者身世修养、地域文化、创作目的、佛教思想以及贵族、平民文化的不同,来研究支遁诗和王梵志诗雅俗风格的形成原因。
其他文献
以硝酸钇、硝酸镧、柠檬酸、乙二醇以及去离子水为原料,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Y0.9La0.1)2O3亚微米粉体,研究了柠檬酸、乙二醇和去离子水含量对粉体形貌、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简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社版)]是四川外语学院期刊社创办的综合类内部期刊(季刊),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区域经济
本文考究和分析了制版硬性影液在温度和硫氧用量不同的条件下,其照相性能在显影液保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稻草不但可以种植平菇、姬菇、凤尾菇,而且可以种植品质更高、味道更加鲜美的精品菇——美味包脚菇(学名草茹)。过去它因属于高温菇而只适合夏天栽培.故只有在每年的6月底至9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