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辽河平原位于西辽河流域东部,松辽平原西部,平原区土质肥沃,被誉为“内蒙古粮仓”,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些年,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区域内出现了诸多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本区域的耕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为避免耕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开展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西辽河平原典型农业区-内蒙古通辽市为研究区域,基于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预警指标数据的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2-2017年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确定警情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评价结果分析该区域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规律,并引入障碍度诊断模型,找出制约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最后运用GM(1.1)模型预测2018-2022年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警情演变趋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时间尺度上,2002-2017年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程度由“重警”下降至“轻警”状态;警情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0.3823上升到2017年的0.6346,十六年间共增长0.2523,其中耕地生态安全压力系统指数波动下降,状态和响应系统指数逐年增长。空间尺度上,2002-2017年全市各旗(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明显的好转趋势,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程度由中部地区向周边地区逐渐降低,耕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总体来说,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警情指数不断上升,但耕地生态环境仍面临一定的威胁,需要进一步加大耕地生态保护力度。(2)2002-2017年间制约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单位耕地农药负荷、人均水资源量、耕地灌溉保证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2002-2017年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障碍度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别,其中压力子系统障碍度整体上最高且波动上升,2017年压力子系统障碍度占总系统障碍度的50%以上;其次为状态子系统障碍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响应子系统障碍度指数最小且波动下降。(3)2018-2022年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程度逐渐下降,警情指数稳步增长,到2022年警情指数将达到0.7910,年均变化幅度0.0261。压力子系统指数由2017年的0.1152下降至2022年的0.0852;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指数由2017年的0.2345和0.2850增长至2022年的0.2683和0.5032。(4)通过分析2002-2017年通辽市耕地生态安全警情演变趋势,结合研究区耕地现状提出以下排警对策与建议: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加大耕地的投入、加强耕地生态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相协调、建立耕地生态安全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