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滑坡发生在面积不到百分之五的黄土高原地区,《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将黄土高原地区列为我国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之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黄土高原地区减灾防灾工作尤为重要。地质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掌握地质灾害自身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可能的运移路径和速度、可能到达的范围是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本人有幸全程参加了“陕西省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绥德县城区)”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本文根据详实的野外调查资料,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城区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滑坡风险评估理论和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黄土滑坡特征,梳理了黄土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化分量评估的关键技术方法和难点,并选择典型黄土滑坡开展危险性评估。1、系统分析了研究区降雨量序列,划分100年、50年、20年、10年及5年一遇的1天、5天及10天累计雨量极值,建立多日累计极值雨量重现概率模型,并以降雨为触发事件,计算滑坡的发生概率。2、通过对研究区典型黄土滑坡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经验法中的阴影角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滑距预测模型,模型拟合度R2=0.961,标准误差S=0.883。3、定义滑坡的强度为滑移速度与体积的乘积。采用有限元求解方法,开发三维连续介质模型程序,建立典型黄土滑坡的三维动态动力分析模型。开展滑坡的运动侵蚀行为、形态变化及动力学特征研究,预测滑坡的滑距、堆积形态及滑移速度。通过上述分析,对滑坡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计算。以绥德县十里铺村滑坡为例,进行陕北典型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估,其定量化结果为:财产危险性H=1.8×10-3,危险性高,人员危险性H=6.8×10-4,危险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