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经济增长始终存在着区域差距。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自然资源相对贫瘠,但长期的经济增长却处在全国的前列:而中西部地区等省份,虽然自然资源丰裕,但长期的经济增长却相对缓慢。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资源红利期出现,资源丰裕的省份在享受“资源红利”。中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体系,支撑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系的发展,实现着全球贸易的增长,也造成了中国能源效率低,环境承载压力大,社会管理成本高昂的现实。当然,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不可避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诅咒规律在我国是否存在?地区间的长期经济增长与该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丰裕程度是否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以及产生资源诅咒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动因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以及如何在资源诅咒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效的解除资源约束的途径呢?因此,研究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究自然资源在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和效应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加以论述和回答。要理解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廓清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和内在机理,涉及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只有从这条线索考察,才能对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做出清晰的梳理。本文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构建了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的分析框架,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在自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分析自然资源对我国及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对我国省际层面及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我国省际层面验证“资源诅咒”命题,进而探讨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制度运作中的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借鉴国内外资源开发的经验教训,并运用研究的结论,探索如何破解资源诅咒难题以及如何在资源诅咒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效的解除资源约束的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导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论文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理论综述。从古典经济学关于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传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论述,到现代经济学忽视自然资源的贡献作用,再到对被忽略已久的自然资源这一增长要素的基础性作用的关注。重新审视自然资源要素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意义,关注自然资源因素,确定资源的重要性。在经济增长理论的构建上不仅应当关注制度、技术、人力资本等变量,更应当充分关注自然资源这一基础变量。这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首先对本文研究自然资源、经济增长相关概念理论加以界定和阐述,然后分析自然资源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贡献的历史演变并得出自然资源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的结论,最后研究了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观。
第四章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禀赋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是资源诅咒。享受着资源的红利也意味着将接受资源的诅咒,一枚硬币的双面哲学。在经济增长从来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互动关系,这适用于经济长期发展的复杂过程。实际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多种渠道的共同影响。本文提出了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的分析框架,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资源禀赋主要通过内生的要素流动、技术和外生的制度安排三种渠道制约经济增长。
第五章自然资源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首先,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在自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为解决资源约束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其次,考虑自然资源的经济持续增长内生模型,得出相应的结论,资源富足产生挤出创新的效应,妨碍了创新和技术进步,掉入资源优势陷阱;最后阐述和探讨经济增长、资源富足与制度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如何随着制度质量变化,资源禀赋是祝福,还是诅咒依赖于制度质量。好的制度,使得自然资源是祝福,坏的制度使得自然资源诅咒出现。基于这些假说,从理论模型上分析资源约束和解释资源诅咒现象。
第六章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的实证分析。从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出发,分析自然资源瓶颈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自然资源对我国及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对我国省际层面及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我国省际层面验证“资源诅咒”命题,并对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机制做出解释。
第七章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分析。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的制度原因,研究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制度运作中的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以期推动中国自然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第八章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国内外案例分析。这为我国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经济较好较快的发展,缓解资源约束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教训。
第九章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对策。
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焦点和前沿课题,有些人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开拓性和启发性的工作,本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掌握的分析工具,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扩展。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1.除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这一增长要素予以重视外,新古典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都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认为要实现经济有效增长必须重视自然资源这一经济增长的基础变量,探讨经济有效增长或发展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重新认识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理论的构建上不仅应当关注制度、技术、人力资本等变量,更应当充分关注自然资源这一基础变量。本文把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在自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才能走出依赖自然禀赋增长的陷阱,使经济增长达到质和量的统一。
2.通过各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分析,阐述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历史演变。受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等的影响,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动态变化,并得出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不可避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仍然是支撑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基础的结论。
3.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福音还是诅咒?本文廓清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和内在机理,对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做出清晰的梳理,认为经济增长是一连串的事件,自然资源禀赋是一道虚幻的彩虹和一枚硬币的双面,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而言,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并将自然资源同技术进步、制度安排等要素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制度、技术进步等要素共同作用时经济增长路径的演变历程。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资源禀赋主要通过内生的要素流动、技术和外生的制度安排三种渠道制约经济增长。从长期增长趋势看,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4.本文对我国及各地区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贡献率进行定量分析,首次以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对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在我国内部的地区层面上验证了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资源诅咒”,并揭示了自然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本文认为,丰裕的自然资源主要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创新、制度等渠道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增长。
5.本文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税收制度、自然资源价格制度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我国自然资源制度因素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破解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及资源察赋优越地区摆脱资源诅咒的路径:推进制度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构自然资源竞争论,培育优势产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
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研究既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又是前沿性研究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及生态学等各方面的理论,对研究者的理论素养要求很高。由于本人的知识结构所限和知识浅薄,论文存在欠缺在所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具体问题进行模型化处理,使之转化为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并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对中国自然资源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思考。其次,运用面板数据对省际及地区层面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进行计量分析,限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考察的时间跨度太短,只有十年,可能使得得出结论缺乏有力的支撑。需要分阶段,用更长时间段和更具体的数据支撑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资源禀赋优异的地区若过分依赖“资源红利”,难逃“资源的诅咒”的命运。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在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和效应如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如何破戒资源诅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企业及地方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博弈等相关问题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