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在2010年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肉鸡产业不仅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行业。肉鸡产业的迅速发展,肉鸡的质量安全成为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因为食品的质量安全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然而现在国内市场上的肉鸡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却不甚乐观,因肉鸡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案例时有发生。肉鸡质量好坏关键在于肉鸡的养殖生产阶段,探究其原因是源于肉鸡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肉鸡养殖户生产方式所决定。单一、传统的生产方式有饲养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饲养技术落后等弊端,这些都对于肉鸡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产生不利影响。仅仅依靠中间企业(屠宰场和加工企业)在质量安全控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该将重点放在肉鸡养殖户的生产养殖阶段来把握质量安全。本文在前人各项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将理清了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关系。发现农户选择不同的垂直协作形式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显著。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七地市的实地调查,选取肉鸡养殖户使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作为研究的一个切入点,运用“双栏”选择模型对不同垂直协作下肉鸡养殖户的质量控制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对于肉鸡养殖户来说,不同垂直协作方式的农户其使用药物添加剂的行为存在差异性。同时对于松散和紧密两种垂直协作农户药物添加剂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整体来讲,肉鸡养殖户的药物添加剂使用行为主要受到养鸡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养鸡人数、养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养殖规模、有无防疫治疗记录、养鸡户的风险偏好以及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参与紧密合同关系方式的养殖户而言,其添加剂的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明显多于参与松散的市场交易方式的养殖者,且对于药物添加剂的需求倾向也明显弱于后者。为进一步探究交易成本对肉鸡养殖户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影响,根据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交易成本对不同养殖规模肉鸡养殖户的垂直协作形式选择和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信息成本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农户都有较强约束,养殖户都缺乏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来源,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较高;由于不同养殖规模农户参与市场的“进入能力”和“留住能力”不同,谈判成本对三类养殖规模的农户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监督(执行)成本对较大养殖规模农户的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对中小养殖规模农户的影响;更值得重视的是当养鸡户认为所养殖的肉鸡质量不确定性越强时,越倾向于选择质检相对不严的市场交易方式,而养殖规模对于质量检查问题的反应相对来说更加强烈农户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变量对其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影响也具一定约束力。最后基于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