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花鸟绘画作品中的世俗化倾向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宫廷美术的全盛时期,同时花鸟画的发展也达到颠峰,其工整细致的用笔,富丽堂皇的画风,一度成为当时主流社会的审美标准。其审美标准因素的形成深受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影响与微妙关系。于此同时,宋代花鸟画也深受当代的人文色彩的影响与有机融合。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宋朝是一个雅俗共赏的独特时代。一方面,随着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的倾向和科举制度的完善,促使从市民中衍生了大部分的士人阶层,这很大促进了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与认可度,从而使得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时代的精神的代表和领向标,引领着宋文化从贵族的独享到大众分享的晋升。另一方面,百业待兴的城市商业经济的萌芽与发展,催生了多种多样的市井文化,让高雅艺术更加世俗化促进其进一步得到认可与发展,其中宋时期继而产生了技高艺精的工艺美术。促使宋代在这个大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尤其在在花鸟画方面呈现出雅俗共享的艺术风貌。  本文着重将以世俗化的不同含义区诠释宋时期的花鸟画的精髓与立意。本文的立意点世俗化第一层含义是“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常说之意便是“世俗之见”;第二层含义是“非宗教性质的”,认为“世俗化是一个除去相同宗教、神秘化、不提倡释欲主义的范围,是人类真实生活的实际表现,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是经济市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层含义是“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明邵璨《香囊记·辞婚》:“只是这个人有些执古相,不通世俗”;第四层含义是指“尘世、世间”,王西彦在其文字《古屋》第四部七:“一切世俗的享乐,一切所谓荣华富贵,我全看破了”;第五层含义是“指俗人,普通人”,《庄子·天下》:“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商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第六层含义是“流俗、庸俗”,韩愈《王公墓志铭》:“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舅氏天性豪迈,喜施与,无世俗龌龊态,而交结知名,座客常满。”  本文所说的宋代花鸟画的“世俗化”,主要是相对于“黄家富贵”而言的一种“世俗化”,即可以理解为“非宗教化”、“风俗习惯”、“尘世、世间”、“俗人”的状态。也就是表现的是一种社会尘世间俗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情景的绘画。
其他文献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和横向裂缝病害,提出增补传力杆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要点。通过在广西绕城高速公路的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接缝的传荷能力,延长路
期刊
玉米辣椒多样性栽培,是利用玉米能有效隔离辣椒疫病等土传病害的传播特性,以及套种辣椒可适当增加玉米大行间的距离,使田间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故能较好地控制玉米大斑病、小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加剧,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日趋国际化,一些“国际化范式”粗暴地取代了传统城市的个性风貌,引发城市特色危机,导致“千城一面”,造成文脉、场所
本文拟把选题的范围定在文人画的欣赏上,即如何从理论走进具体画面,如何从精神落实到具体的笔墨意境及画画构成形式,如何从传统沟通现代,使更多的人能了解文人画,挖掘文人画
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数码、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传播新技术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的同时,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和能力通过各种新媒介随
期刊
城市隧道穿越立交桥基础时,不可避免地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从而对桥桩基础产生影响。为确保上部结构的安全,研究隧道施工对桥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州轨道交通地
期刊
吴大澂,是晚清著名的官员、学者、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及书画家,一生为官、为学、为艺皆有建树。光绪六年九月(1880年)——光绪十五年(1886年)九月,六年间吴大澂前后两次奉命来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