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峡谷地形参数的桥位风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重视,为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需构建与之相配套的交通运输体系,桥梁在搭建交通运输网中担任重要角色。由于西部区域地形高低重迭,所修建桥梁多需跨越山川沟谷,所以越来越多的斜拉桥或高墩连续刚构桥成为首选,而斜拉桥这种对风敏感的结构在这种复杂地形下的抗风设计尤为复杂。因为现有桥梁抗风设计规范主要针对的四类场地中并未给出具体的山区地形的设计风参数参考依据,而现有研究都是以某一具体工程为背景而开展的,对同类型的桥梁抗风设计不具有规范化的参考价值,故基于地形参数开展山区地形桥位的风场特性很有必要。本文以西部山区某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实际工程的峡谷地形为研究对象,借助“物理风洞”和“数值风洞”研究此类地形的风场特性。首先对现有桥梁抗风设计规范研究分析,发现2018版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在计算桥梁构件基准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时相较于2004版规范添加了地形条件系数与地形类别转换及风速高度修正系数,且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此参数的研究较少,因此选定此参数为研究对象。其次针对桥位风场实际地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课题组前期风洞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手段的针对这类地形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从网格划分方法、网格类型、网格疏密程度、湍流模型四个因素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数值风洞”在这类桥位风场特性模拟时的精度,对比发现采用ICEM CFD前处理器,分辨率为30m×30m六面体网格,SST k-ω湍流模型在本案例中的精度较高。同时为验证实桥结构存在与否对复杂地形桥位风场特性的影响程度,基于上述的数值风洞研究成果进行了有无实桥结构的风场特性分析,经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发现相对于整个桥位风场来说实桥结构的存在对风场特性影响可以忽略,故本文不考虑实桥结构后,采取简化模型开展了多地形参数(峡谷长度、峡谷宽度、山体高度)的风场特性计算,得到了山体表面的风速和压力云图,以及风速、湍流强度等抗风设计所需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将结果和现有规范的对比发现,地形参数中峡谷宽度对风场空间分布特性影响较大。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给出了同类型场地条件随着地形参数变化的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基准高度处设计基本风速的推算公式,力求为同类型场地条件的斜拉桥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变得越发突出。为了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接,国内正在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农业环境监控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存在着通信距离短、投资成本高、部署困难、安全性低等问题。因此,开发一套智能农业环境监控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需求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研究并实现了基于CoAP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滴滴打车等在线打车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网约车以其便利性、灵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网约车也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网约车需求量预测模型可以前摄性地优化调度网约车资源,提高网约车的利用率,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拥堵顽疾。本文针对网约车需求量预测问题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在数据预处理阶段,使用行政区划数据对城市进行不规则区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在提高道路利用率、提升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智能网联车为研究对象,在其基本自适应巡航的基础上添加主动换道功能,从而设计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多目标网联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首先将常见的车辆驾驶工况划分为:定速巡航、稳态跟车、旁车切入、前车驶离、
作为近α型高温钛合金的一种,Ti60合金以其轻质高强、良好的热强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在航空领域备受关注,但因其低温塑性差,高温性能不足等限制了应用。而在Ti60合金中引入增强体,可改善其性能。本文以Ti60合金为基体,碳化硅纳米线(SiCnw)为增强体,通过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iCnw/Ti60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SiCnw含量及热轧制对于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对Ti60合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转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明显陡增,产品质量问题进入集中爆发阶段,严重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产品质量改进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性有着积极影响,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年轻化与个性化对产品质量改进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限于传统质量反馈方式(问卷、电话访谈及调研等)无法及时与准确的识别用户质量改进需求。在线评论作为商业情报的可靠来源,为新能源汽车质量改进识别提供了
热量的产生和积聚是导致煤炭发生自燃最直接的原因,热量会随着煤与氧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来,因此为了解侏罗纪煤自燃过程的热效应,本论文针对侏罗纪煤自燃过程微观和宏观变化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侏罗纪煤自燃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官能团和自由基的变化规律,其次研究了侏罗纪煤自燃过程中吸附和氧化宏观过程规律。本研究能够对侏罗纪煤自燃灾害发生过程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研究成果对于煤炭自燃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具有
21世纪以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自主导航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在各行业均应用广泛。AGV的自主导航过程包含三个部分: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和全局定位。所以精确的定位是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和前提。本文围绕全向AGV实现自主导航中的定位问题,主要从位姿估计和改进定位算法两个方面展开。主要内容如下:(1)对全向AGV小车进行系统建模。建立全向AG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锂电池的性能,采用荷电状态(SOC)作为判断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精准的SOC既代表续航里程,也是热管理技术、均衡控制的重要基础参数。使用有限的可测参数实现电池SOC准确估计,一直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和技术难点。SOC的估计精度主要取决于锂电池模型和SOC估计算法的精度,本文从这两点切入,建立了最优变阶模型,设计了基于多状态划分的SOC估计算法,并利用锂电池试验测试系统对锂电池
煤矿设备状态监测是实现煤矿企业设备“零故障”管理的重点。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煤矿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应用,煤矿设备监测数据的规模急剧增长,产生格式内容各不相同的多源异构数据。因此,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描述,保证数据高效共享和使用以及利用分布式平台对数据进行高效存储是实现煤矿设备“零故障”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围绕煤矿物联网应用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重点研究煤矿设备异构数据统一接入、描述
为研究岩土体工程在复杂水溶液环境中的损伤劣化特性,探究酸性干湿循环作用对地下深部岩土体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规律。本文以陕西某边坡的白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水化学溶液环境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的扫描电镜(SEM)试验、核磁共振(NMR)试验及单轴压缩试验,并在加载全过程采用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岩样破坏特征,结合分析砂岩结构内部细、微观损伤演化规律及力学特性劣化规律,研究不同水溶液环境对砂岩损伤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