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革命老区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dfasfafjdkjfkek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动力源。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有效利用江西得天独厚的优质红色资源,深入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应对国内外各种文化挑战,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力的需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本文以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为政策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和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江西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调研结果表明,江西革命老区大学生民族精神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对于民族精神的深层次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认识不清、民族情感的表达带有自发性、民族意志品质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的矛盾较突出等问题。这既有教育内容和方式方面的原因,如民族精神理性认知教育和深层次情感教育不足、民族自信心培育和意志品质锻炼不够等;也有机制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如教育机制不够健全,制度保障有待完善等。同时,江西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激荡与挑战也是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原因。江西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优势,又要结合时代特点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从多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理性认知和深层次情感教育,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和正确行为的培育,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民族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创新教育的范式,增强教育的实效,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的大学陆续建立了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
导师制产生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它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式。到了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开始实行本科生导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两个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语言基本技能,不仅如此,二者还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结合的契机。语言学家们对此曾做过有
师生交往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久远、人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课题,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很早就注意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可以说,师生交往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
目前环境保护被国家纳入了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内,环境保护力度也得到了加强,工业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治理,一些重要水域在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下,水域健康度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trauma,head injury CCT)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是导致创伤患者死亡、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颅脑损伤的救治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颅脑损伤的救治
我国博士后的科研产出包括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承担课题的数量与质量、申请专利的数量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分析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框架,选择几个易于用论文来
当今是中医学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难得的最后契机;需学术共同体认真发掘学科内生性动力机制,形成清晰新思维,做好顶层设计,融入时代发展大潮;倡导底线思维,讲究包容性发展。
<正>《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第八届编委会换届会议于6月24日在合肥举行,来自国内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换届会议,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朱启星教授、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