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形都比较复杂,因此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已是世界公认的遭受自然灾害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2008-2012年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380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2%,年平均受灾人口达到4.2亿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31%。如果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巨灾定义,即一次单项灾害的经济损失超过当年GDP的0.01%的事故,那么相当于我国平均每年发生100次巨灾。而且随着气候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自然巨灾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规模还将进一步加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巨灾形势,我国采取的仍然是以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救济为主、社会各界捐助为辅的灾害救济方式。可以预见,随着巨灾损失持续攀升,这种救灾方式将令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具有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理应在巨灾损失补偿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从世界范围内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世界平均巨灾保险赔付约占损失的40%左右,发达国家甚至超过60%。但在我国,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也没有成熟发达的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因此保险公司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从而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巨灾保险的供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近年来,每次巨灾过后,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尽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自2008年以来,政府方面作了一些论证,学界和业界也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各方都在积极推进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2014年的两会上,巨灾保险再次成为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将“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列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可见,探索巨灾保险制度的实现路径已经成为保险业当前的重中之重。鉴于我国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相对落后的实际,现阶段寻求其他分散巨灾风险的方式是解决巨灾保险供给问题的根本途径。笔者从近年来我国两次发行赈灾彩票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了启发,发行彩票可以将巨灾风险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散,可能成为推进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立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笔者提出发行巨灾彩票的设想,并围绕我国巨灾彩票的定义及属性、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行管理模式和彩票设计、发行难点及解决思路等问题开展研究。本文共分为八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本文以我国巨灾风险的严峻形势及单一低效的灾害救助方式为背景,探讨了通过发行巨灾彩票筹集巨灾保险基金和巨灾公益金的具体模式,以期为巨灾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可能的途径。文章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创新性地提出巨灾彩票的概念,并对其定义和属性进行了界定;二是结合我国巨灾风险及其补偿方式的实际,分析指出目前通过发行巨灾彩票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作为我国巨灾保险风险分担机制具有可行性,为推动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和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创新思路;三是对巨灾彩票的发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对巨灾彩票进行了专门设计。第二章是我国的巨灾风险及其补偿方式。在介绍我国面临的主要巨灾风险时,笔者选取了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四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灾害,从时空分布和损失特征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而后又通过列举大量数据资料,对政府救济、社会捐助、保险补偿三种我国最主要的灾害补偿方式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具体说明。第三章是巨灾彩票及其相关属性概述。本章首先根据现行法规对彩票的定义,并结合巨灾彩票的特征,对巨灾彩票及其两种具体形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而后详细论述了巨灾彩票的属性。巨灾彩票的属性包括基本属性和特殊性质。基本属性是与传统彩票相同的性质,即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巨灾彩票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发行目的、市场参与主体、发行模式、市场监管、公益金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与现行彩票不同。本章在最后分别阐述了巨灾彩票与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和巨灾补偿的关系,为下文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四章是我国发行巨灾彩票的必要性与意义。笔者从我国应对巨灾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巨灾彩票本身的优势、现有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的不足等方面说明了我国具有发行巨灾彩票的强烈必要,具体逻辑如下:我国巨灾形势严峻而传统救灾方式难以应付,因此必须寻求其他巨灾补偿方式。各国经验表明,巨灾保险制度是化解巨灾风险的有效手段,而我国尚缺乏建立其他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的条件。分析表明发行巨灾彩票对于社会公众、保险公司和政府而言都十分有益,是筹集救灾资金的有效手段。但现有彩票在公益金分配和使用上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灾害补偿的需要,因此应当发行巨灾彩票。随后笔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对发行巨灾彩票的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第五章是我国发行巨灾彩票的可行性分析。本章从巨灾彩票发行的实践依据、市场需求基础、经验技术支持、政策法律保障等方面对我国发行巨灾彩票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赈灾彩票历史经验为巨灾彩票发行提供实践依据、经济发展为巨灾彩票发行奠定市场需求基础、产业整合为巨灾彩票发行提供经验技术支持、政府参与为巨灾彩票发行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巨灾彩票进行了具体设计。本章针对两类巨灾彩票,分别从彩票类型、彩票价格、资金分配、游戏规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常态化巨灾彩票适宜选择视频彩票和网络彩票两种类型,其价格与现有彩票类似,资金分配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发行费用不宜过高;灾后定时定向巨灾彩票既可以发行电子彩票也可以发行纸质彩票,其面值确定可以结合不同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实行差异化定价,在资金分配上也具有灵活性,但纸质彩票发行费用相对较高。第七章是彩票发行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尽管国外拥有发达成熟的保险市场,因此几乎不用通过发行彩票筹集巨灾基金,但其彩票发行管理的成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本章首先从彩票发行模式、市场监管、公益金使用三个方面,对美国、法国、英国的彩票发行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际彩票发行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发行巨灾彩票的启示,即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竞争性的彩票发行模式、进一步规范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第八章研究了我国巨灾彩票发行管理的具体模式。本章从发行目的、发行主体与发行机构、发行模式、市场监管、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等方面分别对常态化巨灾彩票和灾后定时定向巨灾彩票的具体发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类巨灾彩票的运行模式图。常态化巨灾彩票的发行目的主要是弥补巨灾保险赔付不足,其发行主体和发行机构分别是保监会和众多商业保险公司;灾后定时定向巨灾彩票的发行目的除了弥补巨灾保险损失外,更主要的是补偿非保险巨灾损失,其发行主体仍是保监会,但发行机构为地方保监局。此外,二者的监管部门均为财政部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后,笔者又对我国发行巨灾彩票存在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即应当完善巨灾彩票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巨灾风险评估体系、提升巨灾保险供给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