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感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建筑漫游技术提前使观者感受可实现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感,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维度的建筑形态以“镜头单元”加以“拍摄设计”后,注入观者对古与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变化。这样看来,利用镜头的切换,与不同的转场技术去展示空间,还是让技术来为我们营造舒适的心理视觉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的空间形态。建筑以及景观情感化镜头设计回归具有紧迫而现实的意义,论文从考查当代可实现建筑体验中缺乏人情味的现状出发,指出建筑体验中镜头本体的迷失是导致可实现建筑体验--建筑漫游中的情感传递衰落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技术和功能主义而忽视人文和人的心理领域是镜头设计给人带来情感危机的根源。   文章引进了设计心理学研究模型的概念和方法,配合实践的方式,深入研究“情感化镜头空间”的构成原理,空间的构成与心理视觉(视知觉)相关性等问题,并提出了“形态、跨越、沉积”的全新的情感化镜头设计理念。   情感化镜头设计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双重诉求的工作,论文通过情感化镜头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建筑漫游技术,系统论述了镜头设计是建筑空间的表现和情感信息的载体而非本体,同时着重探索了基于设计心理学的以人为本的情感化镜头设计思想,以及基于最新建筑漫游技术的情感化镜头设计的方法与流程,构想了未来可能实现的“HDR”技术利用在建筑、景观等情感化镜头中,并加以实践性的研究,从而论证了建筑设计师应该用综合的设计手法,在整合新建筑漫游技术的基础上,将人的视觉和心理情感的因素渗透和融入到建筑及景观等设计中,让建筑及景观空间在不同场合的环境中产生与人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从而在新建筑漫游技术下创造出更富有情感意味的空间。
其他文献
期刊
山西地区表里山河,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故此,物华天宝,文贤雅集。山西地区历代流传的碑刻数量众多,且多名家名碑。本文从书法批评学的角度出发,意在探
工业革命促进的工业化进程,在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消费产品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涌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潮,绿色设计是其
男旦,即近人指称戏曲舞台上的男扮女角,曾是中国演剧史上的一个重要存在。传统戏曲的剧场体制为男旦跨性别表演奠定了基本程序与前提规范。脚色行当的性别辩证与戏曲服饰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