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工肌肉输出力震颤行为的工艺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凝胶类仿生人工肌肉是一种电致动聚合物,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产生可逆的弯曲偏转和输出力,并可等温地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由于它具有变形量大、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质量轻、无噪音和成本低等优点,现已成为了国内外科技创新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仿生人工肌肉的制备材料,大多为人工合成而鲜有人采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生物相容性好且可生物降解。此外,仿生人工肌肉在电致动位移及其力输出的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震颤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本文以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制备仿生人工肌肉,整个工艺过程绿色环保、简便可靠。并对仿生人工肌肉的输出力震颤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深入分析了各工艺因素对其震颤行为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以达到改善样件的输出力性能和推动应用发展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仿生人工肌肉的类“三明治”结构特性,提出其输出力震颤行为的三种工艺影响因素,即离子液体掺杂、壳聚糖交联和双面浇铸装配。以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仿生人工肌肉,详细给出了其绿色工艺流程。系统定义了其输出力震颤行为和工作寿命,并按照震颤持续时间,把输出力震颤行为分成三类:阵发性震颤、持续性震颤和永久性震颤,提出了三种震颤行为特性的评价方法。搭建力-电实验平台,测试分析了各样件的性能参数及其力学、电化学和微观结构的表征。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完成了标准样件的尺寸与测试电压值,记作长35mm-宽8mm-厚度1层(0.352mm)-4V。(2)在单/重复工作周期,研究了离子液体掺杂工艺因素对仿生人工肌肉的输出力震颤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实质影响内部孔隙率和可自由移动带电离子量。离子液体掺杂量为4ml时,凝胶电致动膜实现最佳改性,其内部呈现出疏松多孔的离子通道结构(孔隙率70.47%),相比于未掺杂提高1.4倍;弹性模量和内电阻均为最小1.871MPa与2.018Ω,比电容最大126.98mF/g;样件的输出力及其震颤行为特性达到了最优,即稳定输出力密度13.072mN/g(提高1.1倍)、工作寿命1720s(延长19.5倍)。样件的输出力性能与其导电特性呈正相关性,即稳定输出力越大、则通过电流也越大,反之亦然。它在空气中的电致动输出力及其弯曲偏转行为,具有极好的可逆性与重现性。(3)基于单/重复工作周期,探究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生物交联工艺因素对仿生人工肌肉的输出力震颤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实质上影响了其内部结晶度。当生物交联比例为5:5时,凝胶电致动膜实现最佳交联,其内部高分子结构会充分配合、性能协同(结晶度26.08%),相比于未交联下降58.01%;弹性模量和内电阻均为最小0.207MPa与1.616Ω,比电容最大值99.58mF/g;样件的输出力及其震颤行为特性达到了最优,即稳定输出力密度7.213mN/g(提高35.94%)、工作寿命1020s(延长5.6倍)。进一步,推导得出了样件的弯曲变形力、通过电流及其弯曲刚度之间的定性关系公式。(4)在单/重复工作周期,研究了双面浇铸装配工艺因素对仿生人工肌肉的输出力震颤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致使凝胶膜层间形成渗透层,降低界面接触电阻。在双面浇铸温度为50℃时,各层凝胶膜实现了最佳连接,其膜层间界面处的渗透层厚度达到最大(渗透层厚度6μm);失水率、弹性模量和内电阻都为最小0.176%、5.934MPa与1.91Ω,比电容最大551.34mF/g;样件的输出力及其震颤行为特性达到了最优化,即稳定输出力密度16.249mN/g(提高1.6倍)、工作寿命891s(延长了9.6倍)。该工艺因素有效促进了电致动膜内部的水合带电离子的积累量及其迁移速率的大小与保持性。(5)对于凝胶膜的渗透界面层厚度,建立了对仿生人工肌肉器件的力学影响模型。从仿生人工肌肉类“三明治”结构与失效问题入手,分析得含梯度渗透界面层的悬臂梁模型。按照线弹性平面规律,研究了应力平衡微分、几何与物理方程、应变协调方程。采用应力函数法和悬臂梁近似理论,推导了样件的弯曲应力及位移方程。并结合其弯曲变形力公式,建立出基于渗透界面层厚度的样件力学影响模型。由各样件的性能参数,计算出弯曲应力解析解;再分别与实际输出力对比,得出其变化趋势一一相反。这充分证实了弯曲变形力一定时,样件内部弯曲应力与实际输出力呈负相关性。当其总膜厚度一定时,增加样件内部凝胶膜的渗透界面层厚度,能显著改善其输出力及震颤行为特性;即样件的弯曲应力小、承受能力强、偏转位移大,不易疲劳失效、工作稳定性高。
其他文献
学位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仅仅将其视为技术现象,网络治理已经逐渐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而网络内容治理是网络治理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该领域建构一个科学的且符合国家发展实际需求的治理体系已经成为网络法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系统理论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功能性分权理论为工具,以结构现实主义的“单元——结构”为分析框架,围绕构建一种针对网络不良内容的不同特性和场域要素的可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系性的追求是刑法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当然命题。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刑法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刑法的系统性演化就是刑法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相互作用中所发生的变化——选择——稳定的循环过程。该演化过程必然受到其他社会系统(文化、道德、伦理等)及法律系统内部其他子系统(宪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影响,理顺刑法系统与社会系统及法律系统内部其他子系统的关系,是刑法研究与实践的必然命题
学位
公共艺术是指陈列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塑造城市形象,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城市规划和公共财政资助是公共艺术运作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公共艺术从资金投入、创作过程到日后维护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和保护。美国是公共艺术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因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各州和地方以自身的政治经济为考量,产生了丰富的公共艺术制度和实践经验。论文是以从美国的罗斯
电液伺服振动台作为重要的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桥梁建筑等工业领域,主要用以模拟设备正常工作时所经历的振动环境,以及验证设备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与现场测试相比,实验室条件下设备的振动台模拟测试具有可重复性、低成本和安全性等优点。电液伺服振动台执行机构的精确加载是确保参考信号准确复现的重要条件,但是系统固有的非线性因素以及试验对象自身的特性,使得执行机构的精确控制变得十分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和我国之前提出的民生财政的要求不谋而合。如何在民生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提高财政支出质量来促进居民消费以达到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有研究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文献多是从定性或是宏观角度,由于缺失变量或是数据量较少等原因使得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不高。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做了两项改进:一是将财政支出的范围限定在了财政民生支出
载人航天不仅仅可以扩大人类活动范围,而且是对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政治等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所以世界各国对其都很重视。然而,空间站上的微重力环境与地球上的重力环境有很大不同,虽然物体没有重力,但是物体的惯性力依然存在,这将给习惯于重力环境中生活的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带来一定的操作危险性。为此,需要在地面上对航天员进行微重力操作训练使其提前适应空间站上的环境。微重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工程应用中对隔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潜艇声隐中的低频振动隔离、精密仪器的环境微振动隔离、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的多工况隔振等。常规的被动隔振技术在低频段的隔振性能较差,不能满足高规格的应用需求;主动隔振技术的宽频隔振性能较好,但是能耗较大、控制较为复杂。因此,研发一种新型隔振技术以提升低频隔振性能与系统自适应性,并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
在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水下生产系统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主流模式。水下控制模块(SCM)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大脑,负责控制和监测水下生产系统,是保证水下油气资源安全、稳定、可靠开采的重要装备之一。目前,SCM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国内对于SCM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水下生产系统的建设仍然依赖于国外产品。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由浅水逐步走向深水,掌握水下生产系统控制模块的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